馬上就能喝到秋茶啦 嶗山秋茶采摘將收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2日訊 秋分已至,標山腳下,王哥莊街道廟石社區的秋茶采摘將收尾。鱗次櫛比的茶垅上,井井有條的制茶工廠里,或濃或淡的茶香彌散出豐收的喜悅。
廟石社區有2個自然村,共265戶村民,幾乎家家都有茶田。社區工作人員向觀海新聞記者介紹,廟石社區種植的茶葉引來山泉灌溉,并用黃豆作為肥料基料,所以長出的茶葉品質尤佳。茶葉按季節分有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制作時間橫亙4月至10月。以最緊俏的早春茶為例,一畝地只能出產2至3斤鮮茶,往往兩家人的茶湊在一起,才能制出客戶所需的干茶數量。
下午三點鐘半左右,觀海新聞記者觀察到,茶田里依然有零星村民在進行采摘。群山環侍間,這里不乏耕耘天地之趣,但更有不辭寒暑之苦。茶農董女士向觀海新聞記者介紹,自家有2畝茶田,自己每天早上從五六點鐘開始采茶,不忙的時候采摘到中午,農忙時需要持續一整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還需雇傭采茶工。
往年,整個采摘季下來,茶農收入在6至10萬元不等。今年受疫情影響,村民普遍反映訂單量有所減少;同時因春季時有霜降,品質最優、價格最高的“明前茶”產量減少、采摘時間延后,鮮茶的最高價格也從往年的200元/斤下降到170元/斤左右。但談到即將到來的農閑時節,董女士依然非常高興:“忙了一年總算可以休息了。”說話間手指飛舞,竹籃里一會就多了好一些茶葉。
除了茶田外,廟石社區還有20余家茶葉加工廠,基本由村民個體經營。清香之溢茶場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家,相關負責人高啟向觀海新聞記者介紹,沒有加工設備的村民往往將自家茶葉送到工廠來進行制作,并支付加工費用。鮮茶的制作工程包含炒制、殺青、揉捻、烘干等等。“今年整個生產季下來我們的收益預計在10至12萬左右。”高啟說。
觀海新聞記者觀察到,在廟石社區的茶工廠,機械化已非常普遍。同一品種的嶗山綠茶植株將因不同生產工藝和設備被制成不同的茶產品。同樣是綠茶成品,就有滾筒、松針、扁茶、碧螺春之分,需要用到不同器型的炒制和烘干設備。茶農可以選擇制作成散裝茶,或直接在工廠封裝處理。
制作完畢,下一步便是銷售環節。目前,廟石社區的茶葉銷售以人際傳播為主。多位茶農提到,茶葉銷售依賴多年熟客、生產者微信朋友圈廣告、親朋好友口口相傳,也有一些市民游客在參觀過程中即興購買。社區工作人員向觀海新聞記者介紹,下一步,廟石和張家河、唐家莊等嶗山區的山海社區將共同打造“標山田園綜合體”,引導農民創立精品品牌,吸引更大體量的企業和廠商訂單。
目前,嶗山秋茶鮮茶價格在30元/斤左右,干茶價格則在200元/斤左右。秋茶采摘季從8月開始,將于近日結束。10月到次年7月,茶農將進行除草、施肥、大棚保暖等茶田維護工作。(青島全媒體記者 羅震 通訊員 李翔 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