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六個孩子搶一個托位!數量太少、均價偏高…如何破解托育服務業發展之困?

2020-11-18 09:52    青島日報

圓桌話題

破解托育服務業發展之困

主持詞

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需求日趨旺盛,但因各種原因,服務供給不足問題日益凸顯。近日,不少網民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和輿論監督熱線反映,我市0-3歲嬰幼兒托育機構數量太少,價格偏高。而觀海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市民找不到合適托育機構的同時,島城很多現有托育機構卻又“吃不飽”。這樣的尷尬錯位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未來該怎樣打破這樣的僵局,真正實現“幼有所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幼有所育”作為需要取得“新進展”的七項重點民生任務之一,健全托育服務體系成為推進“幼有所育”的首要任務。為了全面推進我市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的健全發展,本報記者日前進行了一番現場探訪和深度調研,同時邀請政協委員、相關職能部門和業內人士共同研討托育服務業的發展之難,并為其解困之路提供有益的思考。

市民吐槽:

數量太少均價偏高

二孩時代,社會對托育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因為家中無人照料,很多年輕家長都想把孩子送進托育機構,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盡管經過大力建設,我市目前的0-3歲托育服務仍然難以滿足市民的需要。

近日,有多位市民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我市托育機構數量少、價格高的問題。“為了推進托育機構發展,國家和省市都出臺相關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青島的托育機構數量什么時候才能上去啊?”一位市民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家住市北區的李女士為了給兩歲多的小兒子找到合適的托育機構,費盡了心思。李女士的大兒子已經上小學,當年是由家里的老人帶大的,雖然其樂融融,卻也耗費了老人家不少心力。趕上二孩時代,2018年下半年,李女士又生了小兒子。如今孩子已過2歲,為了減輕老人負擔,她考慮把孩子送進托育機構,但這個過程卻波折重重。

“我找了好多朋友打聽,忙活了兩周多,都沒什么合適的地方。”李女士告訴記者,一開始她把目光放到了大兒子上過的幼兒園,這里離家最近,軟硬件條件也很合適。可一打聽才知道,這家幼兒園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在朋友的推薦下,李女士聯系上了一家距離小區不算太遠的托育機構,這家倒是可以接收3歲以下的孩子,可是卻沒有托位,需要李女士等通知。等待的過程中,李女士又聯系了若干家幼兒園和托育機構,結果都不合適,要么距離遠、要么不接收,這讓李女士一籌莫展。

“二孩時代全面來臨,怎么找個合適的托育機構就這么難呢?”李女士不解。

家住市南區的王女士最近也為找托育機構傷神。女兒快到2歲了,王女士想把她送進托育機構去。可問了幾家后,高昂的價格讓王女士難以接受。

市南區某托育機構外景。

“家里老人身體不好,讓她帶孩子我是兩頭擔心,就想著找個托育機構把孩子送進去。可動輒就是三四千塊錢,給工薪家庭帶來不小的負擔。”王女士告訴記者,無奈之下,她只能將范圍又擴大了些,最終在一家幼兒園找到了“小小班”。“原本人家是不收2歲以下的孩子,聽說我家孩子自理能力不錯,他們又招不滿名額,同意接收我家孩子。相比獨立運營的托幼機構,這家幼兒園價格便宜點,原價3000多元一個月,入院的時候還能優惠些。”王女士表示。

話題探討

現狀

六個孩子搶一個托位依然有機構“吃不飽”

青島目前到底有多少家托育機構?是否真的如市民所說的“一位難求”呢?

記者從市衛健委了解到,我市目前共有84個托育機構,196個舉辦托班的幼兒園,全市入托人數共5277人。從地域來看,即墨區和平度市托育機構(含幼兒園托班)數量較多,其他區市數量一般在20個左右。根據前期摸底調查,我市有明確入托需求的家庭超過3萬,5000多個托位僅能滿足六分之一入托需求。

市民對托育機構需求強烈,托育機構的運營理應火爆。但記者調查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我市部分托育機構反而處于“吃不飽”的狀態。

市北區子葉托育中心主要開展0-3歲嬰幼兒照護工作,高峰時期,30個托位全滿。今年秋季開學后,20個孩子升入幼兒園,后續的嬰幼兒入托卻斷了節奏,讓創辦人丁華頗為頭痛。

子葉托育中心里,工作人員正在陪孩子彈鋼琴。

丁華從事心理學相關工作多年,看好二孩時代的托育產業,于2018年著手創立子葉托育中心,經過近一年的精心籌備,托育中心于2019年年中正式開業。之所以籌備這么長時間,與托育中心的高標準要求是分不開的。丁華告訴記者,相比接收3-6歲孩子的幼兒園,接收0-3歲孩子的托育機構要求更高,準備也更加細致。“3歲以上的孩子都有比較好的自理能力了,會說話、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3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2歲以下的孩子,很多事情還做不到,需要用更好的軟硬件來彌補。”一邊說著,丁華一邊帶記者參觀起了子葉托育中心。記者注意到,托育中心總面積有四五百平方米,功能分區非常明確,有游戲室、圖書室、沐浴間、餐廳、衛生間。在游戲室里,走路尚且不穩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引領下,在10厘米高的“獨木橋”上練習平衡;有的會說話時間不長的寶寶坐在圖書室的小沙發上,在老師的引導下看書、講故事……

收費上,子葉托育中心按照孩子年齡不同差別收費,1.5歲以下的孩子,每月4000元,1.5歲-2.5歲的孩子,每月3500元,2.5歲以上的孩子,每月2500元-3000元。

據了解,子葉托育中心開業后,第一年招生還不錯,30個托位都滿了。可一年后,招生就出了問題。“20個空出的托位一直沒有補齊,這給我們的運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丁華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丁華遇到的問題并非個例,市民張先生此前在市南區開設了一家托育機構,由于同樣處于“吃不飽”的窘境,運營難以為繼,如今已停業。

探因

行業“門檻”高托與幼“脫節”

一方面是家長找不到合適的托育機構,另一方面卻是托育機構“吃不飽”,為何會有如此反差?

一位長期關注嬰幼兒教育的人士認為,這樣的尷尬現狀顯示,我市目前的托育機構總量少,且分布不均,而且社會需求與社會供給沒能實現有效的對接。這主要是因為行業“門檻”過高,托、幼“脫節”所致。此外,整個社會對托育機構的認知不足也無形中加劇了目前的供需錯位。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計劃經濟時代,托兒服務在中國城市中非常普遍,很多企事業單位都開辦了托兒所,員工在上班時可以把小孩放到其中托管。人們普遍認為,托育機構是以福利的形式存在的,應以較低的收費實現。但事實上,真正的托育機構的專業水準要求很高,長期從事托育服務的張先生告訴記者,3歲以下嬰幼兒正處于飛速成長階段,但自我保護力較弱,這使托育機構的運營呈現高風險、高專業、高投入的特點,而日益高企的房租、水電等常規運營成本更加大了獨立運營托育機構的投入,無形中也抬高了行業“門檻”。

據了解,針對托育機構發展實際,我市去年出臺了《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在用地、房租、用水、用氣、用熱、人才培養、稅費減免、信息保障等七大項具體支持政策用于鼓勵托育機構發展。但由于政策出臺時間短,很多配套政策還在落實中,對托育服務業發展的助力效應還未完全顯現。

記者了解到,托育機構目前尚未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也是制約其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市衛健委有關人士表示,托幼一體化是提高托育服務業發展水平、滿足市民托育需求的有效手段。以上海為例,托育機構和幼兒園一體化發展有效推動了嬰幼兒照護。但我市幼兒園資源有限,辦托班沒有政策性補貼。幼兒園發展和開設托班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等由于政策、成本等因素制約,舉辦托育機構的積極性也不高。

破題

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托育機構專業管理

記者了解到,為了增加托位,我市衛健部門近年來不斷發力。2019年以來,我市按照“家庭為主,托育補充,優化服務,分類推進”的原則,積極推動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普惠托育機構專項行動,開展示范創建和典型引導,推動了全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創新發展。

同時,我市還積極參與國家普惠項目。組織推動區市深入開展政企合作,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利用中央新增托位1萬元補助資金,擴大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滿足群眾對托育服務的迫切需求。全市共篩選儲備了超過40個托育項目,其中12個項目成功申報國家項目試點,獲得中央支持資金920萬元,新增普惠性托位920個。此外,不斷打造高水平示范典型。在全市開展示范創建活動,確立到2020年底每區市創建至少一所示范性托育機構的工作目標,目前各區市已完成2020年度示范點打造工作。

但即使如此,依然無法完全破解目前行業供需“錯位”的尷尬現狀。對此,長期關注托育服務業發展的市政協委員李秋航表示,90后進入育齡階段和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讓托育服務業成為很多家庭的“剛需”。“很多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非常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和發展,一方面把嬰幼兒的早期發展納入政府的公共職能部分,另一方面頒布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行業標準,充分調動市場的力量,滿足社會的托育需求。”李秋航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從更高層面審視托育服務業,努力將托育機構建設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科學規劃,有序建設。

李秋航說,在大力發展托育機構的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對托育機構進行嚴格管理,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針對社會普遍關切,青島應該進一步完善對嬰幼兒托育機構的監督舉報和信息公開機制,開通嬰幼兒托育機構信息公開平臺,鼓勵全社會對托育機構進行監督。對于群眾針對托育機構的投訴及舉報,相關部門應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并及時通報處理結果。建立托育機構評分評級制度,結合本年度考核情況以及群眾投訴、舉報情況,對我市的嬰幼兒托育機構開展年度評級,對優秀的機構進行表彰和宣傳,對不合格機構進行公開批評,鼓勵幼托機構的良性競爭,促進幼托機構的健康發展。

就專業托育服務人員的培養問題,市政協委員孫希玲在接受采訪時說,解決社會托育服務業發展之困的有效途徑是增加供給,這就需要大量的專業托育服務人員。有關部門應學習上海經驗,加大對專業托育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關愛并尊重幼兒、具有科學育兒觀、高度責任心和良好服務態度的高素質、專業化托育服務隊伍。在此基礎上,可以探索打造相同月齡的同齡圈托管俱樂部,社區托育服務中心等業態,破解0-3歲嬰幼兒“入托”難題。

編輯點評

全力實現“幼有所育”

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又重建培育,托育服務的發展經歷了這樣的波折,自然前路充滿坎坷。

國家衛計委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80%的0-3歲嬰幼兒是由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員照料,僅有4.1%的嬰幼兒進入托育機構,其中幾乎全是民辦托幼機構。而我市目前也只有84個托育機構,196個舉辦托班的幼兒園,全市入托人數5277人,而這與3萬個有明確入托需求的家庭相比,可謂杯水車薪。

不得不說,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照料專業服務不足,是目前我市托育工作存在的尷尬現狀。此外,行業門檻過高,相關政策支持不足等問題,不是倒逼照料型托育機構退出市場,就是使得托育機構基本參照幼兒園標準進行管理。而事實上,多數民辦機構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都很難達到這一準入門檻。更有甚者,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一些托育機構選擇無照經營,從而也隱藏著較高的經營風險。這一切必然嚴重影響著行業的健康發展。

為真正實現“幼有所育”,有關職能部門須在明確托幼服務體系發展的政策取向、加強服務體系頂層設計和完善服務發展長效機制持續發力。同時,盡快補齊服務體系發展的短板,推進這個“重新上路”的行業走得更為穩健和長遠。

(撰稿/攝影 邱正)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青島港集團股權劃轉標的變更為49%

2020-11-18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剛剛,青島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2020-11-18    青島氣象

城陽區一地塊規劃調整公示,涉及這些地方

2020-11-18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堅持“憑能力、看業績、比貢獻”!青島出臺十大領域人才分類評價標準

2020-11-18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直播丨紀念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5周年系列活動

2020-11-18    青島新聞網

大風大霧雙預警!今天青島有大雨局部暴雨、陣風8級!明起最低氣溫跌至0℃

2020-11-18    青島新聞網

青島早知道|揭秘地鐵8號線車站內景 亞洲杯青島青春足球場下個月地基施工 物業費7元/平米是否違規?官方回應

2020-11-18    青島新聞網

暴雨、寒潮、大風三預警齊發!這些安全防范知識要記牢

2020-11-18    青島新聞網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姜堰市| 洞口县| 长治市| 丹江口市| 两当县| 连南| 墨竹工卡县| 桐城市| 九龙城区| 瓮安县| 阜新市| 德兴市| 屏山县| 罗江县| 黄大仙区| 庆阳市| 娱乐| 板桥市| 井陉县| 尉犁县| 延长县| 浦江县| 中宁县| 乐清市| 道真| 建始县| 项城市| 应用必备| 马龙县| 绥化市| 剑阁县| 改则县| 桦甸市| 绥宁县| 迭部县| 黔南| 都江堰市| 塘沽区| 六安市| 历史|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