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激情建功青島】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他守護著教育"良心"
【青島新聞網原創】
文字|韓彤彤 圖片|陳志偉 視頻|劉碩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們新區教育人應有的擔當。”
于瑞泳是黃島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自就任以來,他帶領團隊積極破解教育發展難題,在全省率先建立農幼師退出長效機制,為全國打造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優三美”樣板。
“十三五”期間,西海岸新區交出較為耀眼的教育成績單。回首來路,于瑞泳知道,每一項增長數據的背后都是一段埋頭苦干的歷程。但只要能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這一切,都值!他說:“我們站在這里就是要守住教育的良心。”
解決“大班額”難題 創下學校建設“西海岸速度”
“區劃調整后,教育存在學校分布不均衡、教育資源配置不科學、入學人口快速增長、學位供給矛盾突出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于瑞泳多次帶隊實地調研,在結合上海、深圳等教育發達地區經驗的同時,他努力爭取將新建配套幼兒園學位規劃指標由千人30座提高到千人40-50座,緩解學位供給矛盾。
有了數量,質量必然也不容馬虎。據于瑞泳介紹,新建學校突出綠色理念,既有海綿城市、被動房技術,新風系統等技術加持,還配備了地下停車場、游泳館、藝術館學區等現代化設施,一座座原本位于農村的學校實現“華麗轉身”。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局投入136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72所,新增學位83750個,有效解決“大班額”問題。新區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達到1272所,比“十二五”增加了427所,增長近60%,教育總體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新區作為“青島唯一”成功入選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
倡導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讓學生獲得最美成長
自就任以來,于瑞泳把立德樹人作為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此,他帶頭設立53處研學基地,讓10萬名學子開啟研學之旅。為推動教育國際化,西海岸教體局設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前來留學。
目前,新區已有31所中小學與46所國外學校建立起友好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新區的孩子們也在不斷走向國際,他們開始在世界頭腦風暴大賽、世界機器人大賽、上合峰會等國際大舞臺上展露鋒芒。
“‘十三五’期間,新區在普通高考中有29人被清華、北大錄取,36人被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前50名境外大學錄取。”于瑞泳表示。除此之外,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新區學子勇奪金牌57枚,連續居全國同類區市之首,“在西海岸,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每一所學校 打造新區教育品牌
2017年,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將新區集團化辦學模式總結為“一長兩校,以強帶弱”。
“目前,我們成立了10個學前教育集團、20個義務教育集團,統籌優化集團干部教師隊伍結構,優化教育集團干部教師薪酬制度。”為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幼兒園,于瑞泳帶領團隊下足了功夫,“集團化辦學真正縮短了新建學校、幼兒園的成長周期,實現了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快速提升。”
多年來,于瑞泳堅持用改革激發新的動力,贏得發展優勢,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打造出“教育,讓新區更美麗”品牌。如今,新區教育交出滿意答卷,但對他而言,一切的努力不過是為了堅守住教育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