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刊發:建設創業城市 積蓄發展動能
建設創業城市積蓄發展動能
——“為青島培育未來”系列述評⑤
一座城市關鍵時刻作出的關鍵抉擇,對城市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建設創業城市就是青島著眼于未來發展作出的一個關鍵抉擇,它將為青島暢通“雙循環”、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引擎,并且源源不斷地為壯大城市新經濟注入澎湃的動力。
抓創業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青島天生就具有創業城市的特質,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青島直面城市發展的激烈競爭,進一步強化進取意識、奮斗意識,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緊迫感,鼓蕩激情、二次創業、再次出發,提出建設創業城市的目標。這既是順應時代所需,也是壓力倒逼所需,更是城市發展所需。青島將以此為新的發力點,進一步打破傳統發展模式、激發發展活力、凝聚發展動力。不久前舉行的市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提出構建“政、產、學、研、才;金、服、用、獎、賽”的政策支持體系,通過打通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快速感召集聚城市發展所需的人、財、物等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打造最完備的創新創業生態,讓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迸發,讓各類創業主體與城市相互成全,不斷積蓄發展動能,為青島培育未來。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全面發力創新創業,奮力打造創業城市。
建設創業城市,積蓄發展動能,我們要瞄準重點產業鏈加速集聚全球優質要素資源。
開放發展最核心、最基礎的是產業的開放,只有產業開放,才能帶動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更多的創新創業資源要素往來流動、互動耦合。去年以來,青島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13條重點產業鏈,努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和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面向未來,各級各部門要把創業城市建設與“雙招雙引”結合起來,認真梳理每一條產業鏈,找準目標企業和項目,推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大力度招引一批具有整合國際資源能力的平臺,吸引和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集聚發展,不斷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拓展空間、積蓄動能。
建設創業城市,積蓄發展動能,我們要用好用足資本的力量。
在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感召之下,青島創投風投異軍突起,這為創業主體創新創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去年國家推出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6大行業,這與青島發展的重點產業鏈十分吻合,無論對青島,還是對企業和創業者都是重大利好。要結合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持續提高企業家和創業人才對接利用資本市場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暢通基金與產業鏈、創新創業群體對接渠道,為各類主體創新創業提供強大的資本支撐。
建設創業城市,積蓄發展動能,我們要用市場的邏輯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做好人才這篇大文章。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動能,是城市發展最深厚的底蘊。在創業城市建設中,我們要把人才作為最重要的要素、最核心的資源,健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才引育用評機制,真正讓企業掌握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話語權、自主權。要把人才招引和創新創業結合起來,充分尊重用人主體的主導作用,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優化人才獎補方式,培育適宜人才成長的創新創業氛圍,讓青島真正成為人才創新創業、施展抱負、實現價值的“理想城”。
建設創業城市,積蓄發展動能,我們要以技術創新帶動創業發展。
技術創新的方向,引領著創業的方向。只有蓬勃發展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才能為創業人才、團隊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要加快引進集聚一批技術研發和應用型人才,支持企業技術研發,推動越來越多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是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要更加鮮明地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創新、在職創辦企業、離崗創辦企業、到企業工作或參與項目合作,整合高校、企業、資金、服務等資源,加快打造一批產學研金服用共同體,加強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大力培養技術經紀人,推動高水平技術成果加快轉化。
創業成就夢想,創新引領未來。未來的青島,必定是一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更加迸發的城市,必定是一個各類創業主體都能找到創業機會、實現創業夢想的城市。讓我們與廣大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機構和企業等城市“合伙人”攜起手來,一起創意創新、創造創業,讓創造活力在青島競相迸發,讓聰明才智在青島充分涌流,共同為青島“創”出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青島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