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激情建功青島】被贊供銷社改革標桿 他讓"老字號"重振輝煌
【青島新聞網原創】
文字|韓彤彤 圖片|陳志偉 視頻|劉碩
說起“供銷社”,你會想起什么?是有著濃厚時代色彩的經濟符號,還承載著父輩們記憶的“老字號”代表。可這詞兒對有著近30年供銷社工作經驗的趙金林而言,是一份事業,也是一份情懷與歸屬。
趙金林是青島西海岸新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青島西海岸供銷聯合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與所有供銷社面臨的關卡一樣,西海岸新區供銷社也經歷過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期。但在走過數年改革路后,西海岸新區供銷社2019年全系統實現銷售額28.3億元,利稅5179萬元,比2015年分別增加了18.23億元和4412萬元,成為了全國先進集體與全國供銷社系統百強縣級社。
“我是農村出身的孩子,知道農民的不容易。如果不把這事干好,是會有愧疚感的。”回顧西海岸新區供銷社的蛻變史,趙金林表示,供銷社就是要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社會化服務。
臨危受命 大刀闊斧謀出路
2015年1月,經組織安排,趙金林同志接任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成為新時代下新區供銷社的“領頭雁”。當時的供銷社在經歷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沖擊后,干部職工青黃不接,經營網絡千瘡百孔,是國資辦下屬的二級黨委,在整個西海岸新區名不見經傳。
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趙金林結合20多年在供銷社的工作經驗,向黨委會提出了注冊成立青島西海岸供銷集團,走集團化發展的路子。西海岸供銷集團成立之后,他又將實干、創新、擔當視為企業的生命。在趙金林看來,深化改革應是一場從思想觀念到體制機制的深刻變革。
盤子定下了,趙金林又開始琢磨經營思路。為此,他帶領相關企業的負責人走出去深入考察調研,借鑒全國范圍內改革相對成功的供銷社的經驗做法。通過調研,他結合新區供銷社的發展實際向黨委會提出了“集團一張網,全社一盤棋”的經營思路和“服務立社、經營興社、項目強社、聯合合作”的發展戰略,拉起了促進新區供銷社改革發展“四梁八柱”的框架結構。
精準扶貧 幫助貧困村走上富裕路
經多年改革發展,西海岸新區供銷社已經實現年銷售各類農資9萬噸,配送雙低農藥1200噸,開展測土配方12萬畝,年實現智能配肥4000噸,統防統治36萬畝。
促進“農產品進城、日用品下鄉”是供銷社的老傳統。為此,趙金林帶領供銷社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建設了10000畝標準化農產品種植基地,發展了5.4萬畝訂單種植農業,夯實了生產環節。在大家的努力下,貧困村集體增收500多萬元,農民增收達1000萬元。一年內,這個昔日的省級貧困村成為了當地的經濟富裕村。
為補齊日用品經營的短板,趙金林以“開放辦社”的思路,著力拓展供銷社的日用品經營網絡,目前已經達到了3000多家。在鞏固提升成品油、煤炭、黃金珠寶等傳統業務經營的同時,他又主導開拓布局新型業務領域。在較短的時間里,電商運營的覆蓋面逐步拓寬,微信社群營銷初具規模;“智慧化”、多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為黨和政府分憂、替天下兒女盡孝”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金融押運、安保和貴重物品保管業務逐漸成型;農業科技應用風生水起。
五年奮進 帶“供銷社人”書寫新篇章
五載春秋,砥礪前行。在趙金林的帶領下,西海岸新區供銷社2019年全系統實現銷售額28.3億元,利稅5179萬元,比2015年改革之初分別增加了18.23億元和4412萬元。職工年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3.1萬元,增長率達48%。
從青黃不接、千瘡百孔到成為當地龍頭企業,再現“老字號”輝煌,如今,西海岸新區供銷社已獲評全國先進集體、全國供銷社系統百強縣級社、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首批省級扶貧龍頭企業等稱號,并連續五年在青島市供銷社綜合考核中被評為特等獎。
每年,西海岸新區供銷社都會有全國100多家供銷社前來考察,其中,省級供銷社就有10多家。面對成績,趙金林表示:“現在新區供銷社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2019年5月22日,全渠道中餐工業化項目奠基開工。
在趙金林心中,供銷社就是要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社會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