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院士齊聚院士港 共商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
青島新聞網12月6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劉孟春)12月5日至6日,“十四五”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院士主持,共有包括12名國內外院士在內的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中大型骨干企業等60余家單位的1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工程院發起,青島國際院士港承辦,依托青島國際院士港創新發展平臺和人才集聚優勢,薈聚頂級院士專家智力資源、地方市場資源和產業資源,共同組織氫能領域知名院士、專家,重點圍繞氫能技術進步和創業發展開展高水平研討交流,也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助推氫能產業發展的具體行動。
12月5日上午,院士專家們赴院士港加氫設施生產線、海卓動力公司、產業核心區試驗區、院士港研究院等氫能產業進行觀摩調研。上午開幕式上,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做了題為《山東省氫能布局及下步發展》的專題學術報告,就山東省氫能產業基礎與優勢、山東省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目標以及山東省氫能產業支持政策等進行了介紹和解讀。凌文同時就山東氫能產業進行推介:“在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人才建設上,山東將始終秉承開放合作的態度,歡迎更多的院士團隊、科研院所與企業支持山東、落地山東,加入山東氫能生態圈,共同實現氫能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化與可持續發展!”
12月5日下午,李滄區委書記王希靜現場推介青島國際院士港,王希靜表示,此次專題研討會的召開是對青島國際院士港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成果的充分認可。展望未來,青島國際院士港將著力將氫能打造為重點優勢產業,堅持錯位競爭、特色定位,立足于牢牢抓住外籍院士集聚這一重要增量和獨特比較優勢,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
隨后,徐冠華、謝和平、丁文江、彭蘇萍、劉吉臻、陳學東、郭烈錦、劉科、葉思宇等9位院士分別圍繞氫能創新發展、海水制氫、鎂基固態儲氫、SO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海上風電制氫、氫能關鍵裝備、電解制氫技術等做了主旨報告(發言)。
鐘志華院士在總結發言中,特別就未來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發展的成本測算進行了說明并與院士專家交流,并提出希望能集合頂尖院士專家智力資源,共同給出氫能產業發展的經濟可行方案。
按照會議安排,本次研討會于12月6日舉辦氫能產業專家與企業對接會,屆時將有十余個院士專家團隊圍繞氫能產業規劃和科技成果轉化、氫燃料電池汽車、氫源及運營、氫能關鍵材料、氫能壓力容器等領域與當地企業開展技術對接。
青島國際院士港充分發揮整合全球高端要素的平臺作用,圍繞氫能全產業鏈重點打造了“同清吉湖”協同創新中心、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尖端技術產業研究院等創新性研發機構,在膜電極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建成全市首座日加氫500公斤的科研示范加氫站及年產氫燃料電池系統5000臺套的生產線,首批氫能商用車實現掛牌運營。海卓科技生產的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實現量產,產品單系統功率行業領先,其中核心零部件實現國產化率80%以上。由甄崇禮院士團隊就“氫能產業鏈關鍵部件”成立的青島創啟信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同齊魯石化、天一化工、唐山三友、青島諾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展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和產業化。另外,青島國際院士港還與中國氫能聯盟、省能源研究院等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未來,青島國際院士港將聚焦整車生產和氫能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打通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研發及八大核心裝備產業鏈,積極布局制、儲、運、加四大環節。做強能源這條主線,以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為突破口,帶動燃料電池汽車物流市場發展;做強應用這條主線,形成新增產值百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計劃通過2—3年的努力,實現氫能產業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的突破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