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患者突發腦卒中?微創治療“一站式”解決患者煩惱
青島新聞網12月7日訊(記者 李麗濤)日前,青島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一科團隊成功為一位房顫患者實施心房纖顫射頻消融術加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患者恢復良好,近日已康復出院。心房射頻消融+心耳封堵的全新“一站式”治療模式,不僅有效幫助房顫患者改善癥狀預防卒中,而且使患者痛苦小,手術總耗時少,總費用低,也讓房顫患者免除了長期吃藥及卒中風險的困擾,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69歲的張女士患有陣發性房顫多年,曾做過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口服多種抗凝藥物期間,仍發生腦血栓事件,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根據栓塞及出血風險評分,醫院心血管內一科主任王學坤帶領科室人員進行反復討論,判斷張女士存在“高卒中、高出血”風險,決定為她進行心房纖顫射頻消融術加左心耳封堵術的一站式治療。
11月28日,在介入導管室、心臟超聲科、放射科等多學科合作下,手術如期進行。術中造影顯示患者左心耳遠端分布發達的梳狀肌,極易造成血流瘀滯,繼而形成血栓引發腦卒中等各種栓塞。手術團隊首先為患者成功實施射頻消融術,然后將一枚直徑24mm的左心耳封堵傘植入左心耳,成功封堵左心耳開口,手術成功。術后,張女士持續竇性心率,無需長期依賴抗凝藥物防栓。
據王學坤介紹,房顫患者腦卒中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研究數據顯示,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超過87%的腦卒中是由于血栓栓塞,而超過90%的血栓來源于左心耳。左心耳是從左心房伸出的耳狀小囊,左心耳內的血栓一旦脫落,隨著血流方向進入大腦就會引起腦卒中。房顫引起的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及高復發率的發病特點,因此房顫患者的首要治療目標是預防腦卒中。
為預防腦卒中,房顫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然而口服抗凝藥物具有治療窗窄、價格昂貴、出血風險大等缺點,且藥物治療無法根治房顫,因此,微創射頻消融成為陣發性房顫的首選治療方式之一。微創射頻消融治療的目的是將房顫患者轉復并維持竇性心率,但射頻消融術后,患者依舊有30%左右的復發率。對于血栓風險高危的患者來說,射頻消融術后還是要進行持續的抗凝治療。
隨著國際上對于房顫患者個體化治療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左心耳封堵術作為口服抗凝藥的替代療法,以其微創、低風險、高即時成功率的優勢,已成為全球預防心房顫動患者卒中的治療新趨勢。左心耳封堵術是通過微創的方式,閉合了房顫病人血栓發生的根源,從而降低了房顫病人腦卒中的風險。因此,心房纖顫射頻消融術加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在為患者治療房顫的同時又端掉了血栓發生的“老巢”,無疑為房顫患者預防腦卒中上了“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