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碎語 假如,這些在島城消費者視野中消失多年的老品牌也有四季,那么,在過于漫長的冬季蟄伏后,它們終于迎來了復蘇的春天。從2003年4月開始,雞牌味精、金錨手表、嶗山可樂———這些曾經婦孺皆知卻又被逐漸忘卻的老品牌,依次抖落身上厚厚的灰塵,再次在這座城市粉
墨登場。 倏忽十幾年來,雞牌味精是我市第一個復活的品牌。2003年4月,我市民營企業歐美投資集團以競價拍賣的方式,投資561萬元拍得青島味精廠部分生產設備等資產,隨后又通過市場化運作購得“雞牌”商標等資產。這意味著,沉寂數年的雞牌味精,不久后將重新進入市場。
今年二、三月間,細心的人們注意到,多年未曾謀面的金錨手表,頻頻在廣告中露面。記者通過電話問詢得知,由青島手表廠分立改制而成的青島紫信實業公司,正在緊張地進行著金錨手表的品牌運營。
今年3月底,消失達10年之久的嶗山可樂“重現江湖”,由青島嶗山礦泉水公司投資數千萬元在嶗山北龍口新建3條生產線恢復生產,并在一夜之間將嶗山可樂鋪進了島城大大小小的2000家超市和商店。
現在可以確信,這些品牌的復活并非一個個孤立事件,正像當年它們一個個“死去”并非孤立事件一樣。或許,“死去”這個過于殘忍的用詞,并不能被當事人所接受,但從品牌本身來講,當其在市場上消失數年之久,即使其商標并未被注銷,從法定程序上還“活”著,它其實已是“雖生猶死”———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失去了市場等于失去了生命。
當年那些老品牌從市場消失,可能各自有著十分具體的原因,但它們共同的時代背景,則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這一關鍵性時期。雞牌味精、金錨手表、嶗山可樂這些品牌的生產廠家,無一不是因為缺乏市場適應能力而被迫停產。如果細數起來,與它們有著相同命運的,還有一長串名字。在計劃經濟時代的青島,這些品牌無不如雷貫耳,進入市場經濟卻很快黯淡無光。
然而,無論有著什么樣的時代背景,品牌影響力一旦形成,就會在消費者腦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記。雞牌味精停產了兩年,市場上仍不時有假冒產品出現;嶗山可樂重新上市,很多人拿著載有相關報道的報紙到商場尋尋覓覓。這說明什么?說明即使在消失多年以后,這些品牌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仍然有著相當大的品牌知名度和支持度。而這,正是企業千方百計讓這些品牌復活的原因所在。
而現在的問題是,有多少品牌可以重來?業已復活的老品牌,因為蟄伏的時間過于漫長,而使品牌影響力大為減弱。它們今后如何適應市場競爭,如何在與計劃經濟時代全然不同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目前依然充滿懸念。而那些至今沒有任何“動靜”的老品牌,則讓業內人士在時間的流逝中為之扼腕嘆息——假若超過了品牌影響力的邊界,這些老品牌即便在日后復活,也只能像新產品一樣從頭再來,其品牌經營的難度可想而知。
每一個老品牌的復活,都值得旁觀者為之欣悅和激賞。但人們更愿意看到的,是企業精心呵護和培育自己的品牌,讓其日益顯赫而不是悲慘夭折。有人說,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企業存在的每一分鐘都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時刻。換言之,就是“生命不息,品牌塑造不止”———對于品牌經營來說,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