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22日電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近日在此間表示,由于國際航運市場持續升溫,對船舶的需求量大增,中國造船業生產增勢強勁。但有關資料同時顯示,由于造船用鋼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及前幾年承接的低價船訂單等因素,中國造船企業的虧損面依然較大。
國際航運市場升溫從去年持續至今,國際遠
洋運輸的運價保持高位,與此相應,國際造船市場也異常活躍。中國造船業抓住機遇,不斷擴大在國際造船市場的占有份額。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提供的信息,繼去年中國造船業主要生產指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之后,今年以來強勁增勢依然繼續保持。今年一季度,中國造船完工量達152萬載重噸,其中出口船舶105萬載重噸,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倍以上;新承接船舶訂單450萬載重噸,其中出口訂單370萬載重噸,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和74%;手持船舶訂單2921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倍。
按國際權威機構的統計,在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這三大造船業指標上,中國去年在國際造船市場上的份額分別占到11%、17%和16%。據介紹,中國骨干造船企業的生產節奏已明顯加快,造船周期明顯縮短,承造的船舶正在趨向大型化和批量化。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今年一季度有12艘船舶提前交付船東,占這家集團公司完工總量的六成以上。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大型集裝箱船和超大型油輪提前5個多月交船。
業內人士同時指出,中國造船業強勁發展與效益水平之間的“落差”依然存在。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605家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2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2億元。但全行業盈虧相抵后實現的利潤總額只有862萬元。船舶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達205家,虧損面達34%。
據分析,中國造船業總體效益水平依然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船用鋼材價格持續上漲,供貨短缺的壓力在增大;電力供應不足,能源緊張對造船業的制約在加劇,這些都在加大造船業的成本。今年完工的船舶基本都是前幾年船市低迷時承接的低價船。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向中國造船企業提出建議:應與鋼鐵企業加強戰略聯盟,建立船用鋼材的供求協調機制。同時合理安排生產計劃,采用錯峰、節能等手段盡量降低用電緊張對造船業的影響。(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