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等五大國產汽車企業相繼降價力圖阻止車市繼續下滑
5月17日,上海通用全線調低別克系列車型價格,6月6日,北京車展前夕,東風日產調低了陽光和藍鳥轎車的價格。其中,陽光降價1.4萬至1.5萬
元,藍鳥降價1至2萬元。
降價大戲的高潮出現在6月16日,北京車展結束的當天,上海大眾旗下普通桑塔納、桑塔納3000型、帕薩特、 P OLO和GOL全系列降價,降價金額從3000至10000元不等,降幅達到1.7%至11.7%。一汽大眾的寶來和新捷達最高降1.2萬元,高爾夫也降了5000元。而在一天之后,愛麗舍也全線降價1.2萬元。
五大企業共同救市
1個月內,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大眾、東風雪鐵龍、東風日產等5大汽車企業降價,大有共同挽救不斷下滑的車市之意。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中心的統計,今年5月,全國轎車共實現產銷21.03萬輛和17.77萬輛,產銷率為84.5%。這意味著,僅在5月份,全國就增加了3.26萬輛的轎車庫存。另外,在銷量上,5月份,轎車比4月份下降了2成。盡管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考慮到去年5月“非典”的影響,實際上,今年5月的中國轎車增長為負。
這樣的市場大環境自然讓國內轎車企業的銷售經理們撓頭不已,以致一位銷售經理說,5月對于中國汽車來說是黑色5月,是中國汽車從快速增長到慢速增長的“拐點”。
對于導致車市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銀行控制貸款、油價上漲等政策面原因,也有新車型過多,降價過頻的影響。“中國汽車消費者已經對車價失去了信心,需要重新建立價格秩序”,一位汽車企業的銷售經理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是大眾、通用這樣大的企業,降價也已經難以改變市場的觀望情緒(事實上,上海通用和兩個大眾的降價行為也的確并沒有刺激市場的購買熱情)。于是,中國汽車整體降價就成了時間問題。
大眾無奈選擇降價
在中國轎車占據約30%市場份額的大眾集團是最強硬的價格堅挺派,德國式的刻板和自信讓大眾在中國市場上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以致后來發展到,在一些網上汽車論壇上,一提大眾汽車,就有網友惡語批駁其價格過高。可以說,大眾汽車與消費者的關系(特別是網友)降到了歷年最低點。
據“兩個大眾”內部人士私下透露,其中,中方員工對于大眾車價高也是有不同看法的,是德方堅持這樣的價格策略。
但是,今年以來,大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壓力空前。新推出來的新捷達、桑塔納3000等銷售平平,而去年上市的 G OL和高爾夫銷售更是慘淡,就連 P OLO這樣業內和媒體普遍叫好的車型銷量也連續下滑。可以說,最近兩年,大眾車系在中國是靠老車型打天下,新車型幾乎全部受挫。
更令大眾的領導層擔心的是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目前,一汽大眾已經被上海通用超過,退居
第三位。同時,通用公司又表示要在中國增資30億美元,而福特和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也加大在中國的力度。迫于多方面壓力,大眾降價也就成為必然。
大眾給自己找了個“攜手奧運計劃”的由頭,選擇車展結束的當天,突然宣布降價。不過,降價力度卻比預想的小得多,廠家降價的幅度還不如市場上經銷商優惠的力度大。
當然,對于大眾這樣龐大的集團,降價也是非常無奈的,其降價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以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一年一共生產80萬輛汽車計算,每輛車平均降5000元,就意味著,其損失40億元的純利潤。
另外,此次降價對于大眾還有特別的意義,那就是聯手了南北兩個大眾。這意味著,今后,在價格體系上,兩個大眾有更多的合作空間。
價格秩序重新排定
“與一般企業降價相比,大眾、通用等大企業降價最大的不同是,其可以引發車市一連串的動作”,業內人士分析說。
周一,哈飛汽車成為另一個降價跟進者。哈飛表示:賽馬部分車型特惠5000至7000元,中意的部分車型中最高特惠達2400元、普面部分車型特惠500元。另外,有傳聞稱,天津一汽、豐田等企業也在觀望著市場的變化。
市場人士分析說,大眾、通用降價后,其他企業極有可能在最近一段時間采取行動,這樣,國產轎車的價格秩序有望重新排定。
降價能否帶火車市
不過,也有企業對于大眾、通用等降價嗤之以鼻。一位汽車企業的負責人就表示,“這是低級別的競爭。”他認為,目前,降價救不了市。
東風標致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唐騰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前景很大,企業應該提供一流的產品、優良的服務和完全與國際接軌的價格。這些比單純的價格競爭更有吸引力。因此,唐騰表示,東風標致307的價格短時間內不會調整。
北京吉普銷售部總經理蘇偉銘也認為,從長遠看,汽車在中國還會再普及一些,這樣市場空間非常大。短期的增幅放緩不會影響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價格下降是大勢所趨,但不是影響市場的全部因素。“9月份之后,汽車市場就會有所回升”,蘇偉銘預計說。據《北京青年報》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