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20日說,曾在全世界引發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病毒現在已經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可以認為,除實驗室內的實驗用樣本外,這種病毒已在自然界中滅絕。
但是,北京302醫院傳染病學專家姜樹春教授昨天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SARS病毒已在自然界消失”的說法過于樂觀。78歲的姜樹春教授曾在兩年
前的非典疫情中搶救非典病人而染上非典,現仍從事非典病毒研究工作。
在自然界中徹底消失?
美國當地時間2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凱瑟琳·霍姆斯博士(KathrynV.Holmes)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指出,由于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可以認為,除了在實驗室存在以外,非典病毒在自然界已被徹底消滅。如果非典再次蔓延,只有3種可能:重新進化產生一種新的類似病毒,實驗室病毒樣本意外泄漏,或者發生生物恐怖襲擊。
凱瑟琳·霍姆斯博士曾擔任美國病毒學學會副主席,從事冠狀病毒研究長達28年,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她的研究結果顯示,被認為是非典病毒來源主要嫌疑的果子貍身上沒有發現這種病毒。她認為,非典不會成為一種地方流行病,不會潛伏在動物或人體內導致周期性的疫情爆發。
不再對人類構成威脅?
“自從2003年6月以來,在自然界中就再沒有發現過這種傳染病病毒,”霍姆斯說,“就目前來看,造成這種傳染病的病毒并沒有寄宿在動物體內。最近從果子貍體內分離出來的病毒與造成這種傳染病的病毒不同。”她指出,科學家們相信,非典已經從自然界絕跡,已經不再對人類構成威脅。如果其他冠狀病毒要對人類造成類似的危害,那它必須要經歷與非典病毒一樣的進化過程,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霍姆斯同時表示,即使非典病毒或其他相關冠狀病毒再次出現,世界各國也已做好應對的充分準備。人類已開發出一些,也有治療手段,且推廣了阻斷傳播的隔離措施。
沒有發現不等于不重現
北京302醫院傳染病學專家姜樹春教授認為,“距離非典爆發才兩年時間,現在得出這個結論還為時過早。”姜樹春認為,科學家們需要檢測自然界中大量的動物,來探明非典病毒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范圍。非典病毒的基因排列與已知的任何其他冠狀病毒都不同,有很多細小差別,似乎是從某種很罕見的動物種群中慢慢進化而成的。他不清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范圍,但認為非典病毒一下子從自然界消失的可能性很小。現在沒有發現,并不代表以后不會重新出現。傳染病學在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SARS研究仍在進行
自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以來,全球已經3次發生非典病毒從實驗室泄漏事件,其中一起就發生在中國內地。姜樹春透露,目前中國內地的非典病毒存放的地點乃國家機密。“我們302醫院曾經有過非典病毒樣本,現在統一繳上去了。不過,我們仍然在進行非典的研究。沒有病毒,我們就用血清研究。目前正在對得過非典的病人體內產生的抗體能持續多少時間進行研究。”
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首席流感學專家南希·考克斯說,與已經銷聲匿跡的非典相比,目前仍在亞洲肆虐的禽流感可能是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已證實患病動物能將病毒傳染給人,但尚不清楚人與人之間是否會相互傳染。
早報記者 劉莉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