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晴,上海金茂大廈。
站在這座世界第四高樓上放眼望去,大上海高樓聳立,鱗次櫛比。陪同記者參觀的山東省駐上海辦事處的同志指給記者:沿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瀘浦大橋之間,有一片低矮的平房,那里5年后將是全上海最輝煌的地區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會就要在這里舉行。
就在前一天,
上海世博局召開了由全國30多個省市駐滬辦事處主任參加的會議。會上,山東省駐滬辦事處主任張守福系統闡述了山東支持和參與世博會的設想,獲得了上海世博局和兄弟省市的高度關注。
張守福主任會后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世博會是上海的世博會,更是全國的世博會,山東省參與世博會有責任、也有利益。
世博蛋糕有多大
張守福介紹說,據專家測算,上海世界博覽會各類展館建筑面積將達80萬平方米,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加上用于世博園區場地開發的200億元投資,上海世博會園區建設總投資將達300億元。根據1:10的投資拉動比例,上海世博會的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將達3000億。毫無疑問,世博會是個巨大的蛋糕。
山東能在這塊蛋糕上切多大?記者請教了許多專業人士,具體數字沒有人能測算清楚。但機會是實實在在的。張守福說,眼下看得見、摸得著的機會有三個:一是物資供應和工業品展銷,二是旅游開發,三是工程建設。
物資供應,特別是農副產品供應方面,山東有很大的優勢。長期以來,山東與上海建立了穩定的農副產品供應關系,上海市場的蔬菜,有26%是山東供應的。臨沂的蒼山、郯城、臨沭,以及濟寧、棗莊等地的許多菜販子,都與上海各大蔬菜市場建立了穩定的供貨關系,上百輛運菜大卡車晝夜不停地奔馳在魯滬兩地。即使這樣,上海蔬菜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發掘潛力。目前上海有360多座星級賓館,世博會舉辦前夕,這個數目將要翻一倍,每天消耗的農副產品將達數百噸。
為了印證張守福的估算,記者特意做了調查,發現僅“齊魯大廈”(山東在上海的標志性建筑)周圍200米范圍內,就有六七座四星級酒店;300米范圍內,就有二十多家四星級酒店。這些酒店不僅食宿價格昂貴,而且幾乎家家爆滿。記者在“齊魯大廈”吃了一頓很平常的早餐,花費112元(大致相當于濟南20多元的早餐標準)。訂房時被告知,大廈218個標準房(128美元/間)已經全部訂完。連續找了三家中低檔酒店,全部客滿。最后在辦事處朋友的引薦下,找到一家連本地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的小招待所,“被迫”住在僅剩的一套260元“套房”里。根據世博局的測算,要完全滿足世博會的需求,現有的酒店起碼要增加1/3,工程建設和農副產品等物資供應規模宏大。
世博旅游開發方面,山東的旅游城市雖然不占區位優勢,不如浙江的杭州、紹興,江蘇的蘇州、揚州等地交通便利,但山東的旅游更具代表性。張守福說,中國文化展示有五大塊,包括黃河、長江、長城、泰山、孔子,其中山東就占了兩個半(黃河占“半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十大名人中,就有孔子,不把祭孔大典搬上世博會的開幕式是一種遺憾。他的建議引起了上海世博局的關注,表示“值得認真研究”。
交通問題對旅游影響不大。目前魯滬之間除了航空、京滬高速公路以外,鐵路的提速大大增加了便利性。T105、T106每天往返上海和濟南之間,都是夕發朝至,非常方便。“我們要向世博會的客人灌輸這樣的觀念:中國人不來看看孔子、泰山,很難說是真正的中國人;外國人來中國不看看孔子、泰山,就算白來了!睆埵馗Uf,“要使客人從心底里渴望了解山東的文化,把旅游鏈盡量拉長到山東!
政府正在做什么
全國駐滬辦工作會議剛剛結束,山東省駐滬辦就于3月4日召開了各市地駐滬辦會議,核心議題是“如何切入上海世博會”。駐滬辦主任張守福說,2005年省駐滬辦要圍繞世博會辦十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件:
建立和完善信息中心。根據估算,山東在上海大約有30多萬人,成規模的企業上千家。但是這些人員和企業分布在哪些行業?副高、副處、副團以上的人員有哪些?有哪些成果和資源可資利用?具體的情況并不清楚。駐滬辦要求由“駐滬單位協會”發放統一的調查表,有辦事處的市地要調查本市地的駐滬人員和單位情況,沒有設辦事處的由有辦事處的市地代為調查。省駐滬辦將對調查情況進行匯總,建立數據庫。數據庫不僅僅局限于上海地區,還要跟浙江、江蘇、安徽等重點城市進行交流共享。
成立“山東人駐滬專家博士團”。張守福說,圍繞世博會,為山東赴滬招商引資提供服務,是山東駐滬辦的重要工作之一。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我們天天生活在上海,但是否真正融入到上海的核心圈子?恐怕很難講。省駐滬辦將建兩個博士團,通過這兩個團,滲透到上海的核心經濟圈,這是最有效、也是最省勁的辦法。張守福測算過,山東人在上海大約有1000多名博士,其中光同濟就有200多名。兩個博士團中,一是“醫療博士團”,條件是副教授、副高、副處以上人員,主要是各大醫院、大專院校的醫藥科研人員和醫藥衛生管理人員。這項工作由煙臺、泰安駐滬辦牽頭,力爭2005年4月底完成。另一個是“科研專家博士團”,主要由除醫藥衛生界以外的其他行業科研人員組成。由濟南、青島、聊城和齊魯實業總公司牽頭組織,力爭2005年5月底之前建成。兩個博士團建立后,省滬辦今年將組織團員回山東各市進行項目對接,也可以邀請各市來上海對接。初步設想今年要組團回山東活動兩次,盡可能為山東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建立山東商會和農產品協會。張守福說,現在浙江、江蘇等省份的商會很發達,商人們已經習慣了“有事找商會”,而我們的企業卻往往碰上事就想政府。找政府沒有錯,問題是許多事情是政府管不了和不便管的。關于農產品協會,我們在上海有這么多的人,農產品這么大的量,卻缺乏一個靈活有效的組織。菜農和菜販們有什么困難?有什么要求?有哪些需要政府出面解決的問題?這些都是菜農們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我們計劃在2005年6月底之前把商會建立起來,農產品協會也要在三四月份搞起來,使農產品展示會由以前的每年一次,變為“天天展”,使商會和協會真正成為為菜農辦實事的“貼心人”。
張守福說,這些都是基礎性的工作,基礎工作做好了,就為迎接和參與世博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有了抓手。
企業可以做什么
山東企業在世博蛋糕盛宴中有哪些具體文章可以做?
省政府駐滬辦副主任李斌說,由于世博會的籌備和場館建設等剛剛啟動,具體的合作項目現在還不太好說,但他對有意躋身世博會的山東企業有幾點建議:
要有信心。世博會是大型綜合性經濟文化展示會,而上海又是比較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市場起點高,所以山東企業在進軍上海時可能有畏難情緒。李斌認為大可不必。他說,過去上海人眼界很高,排外思想的確比較嚴重,他們曾經把除上海以外的所有外地人都叫“鄉下人”。這幾年上海全市上下都在轉變思想,提出“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口號;再加上經濟和人員的大融合,上海這個城市更富有包容性。譬如,過去如果讓上海人辦個全國性的會議,難了;現在上海人辦會議很熱心,原計劃2004年在上海辦100個國際性會議,結果實際召開200多個,幾乎天天有大型會議,甚至一天幾個。上海正在敞開懷抱,以海納百川的氣概承接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流物流。山東企業應該有眼光、有信心進入上海市場。
要盯大項目。李斌認為,上海不愧為國際性的大都市,大手筆、大項目都很多。像浦東開發、世博會召開、崇明島的開發、磁懸浮建設項目等,動輒就是幾百億、上千億元的投資。上海準備投資500億元建設汽車城,投資20億元的F1賽車場已經建成,第一次F1賽事就吸引了17萬人觀看,僅外國觀眾就在上海形成10億美元的消費。上海還準備在南匯區建設80萬人的“濱海新城”,由德國人設計,內含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像這樣的大項目經驗很難學,但其中的商機可資利用——哪怕我們僅僅擠進其中的一個項目,就是很大的收益。
要做好產業承接的準備。李斌說,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已經確定,即向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方向發展,重點發展“四谷”:硅谷、光谷、(納)米谷和藥谷。相應地,傳統制造業如化工業等,則在陸續向周邊轉移,其中許多項目山東可以承接。
李斌提醒說,現在蘇、浙、滬等地與上海經濟一體化的意識很強,三地經濟融合速度越來越快,融合度越來越高,并取得了互相承認學歷、互相承認檢疫結果等具體合作成果,已經形成了“經濟一體化”的雛形。在這種情形下,山東必須急起直追,盡早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否則,等待我們的就不是世博盛宴,而是冷板凳了。
◆導報記者 蘭恒敏 上海報道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