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經濟學會21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電腦教學對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學習并非如人們之前所預想的那樣有利,反而有些適得其反。研究發現,電腦使用得越少的孩子,成績往往越好。在眾多國家大力推廣電腦教學的現代社會,這一結果無疑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國際專家小組成員研究分析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備案的2000年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31個國家的10萬名15歲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家庭背景情況,結果卻發現,使用電腦的機會越少,學生的文學和數學成績就越高。研究報告指出:“盡管政府和軟件開發商們一再
強調電腦技能對下一代人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的證據卻表明,學校的電腦教學似乎對學生基本學習技能的培養沒什么好處,尤其是數學和閱讀。”
參與該課題研究的慕尼黑大學的托馬斯·福徹和魯格·沃斯曼則更加直白地說,“事實上孩子們電腦用得越多,成績反而越糟。”此外,專家還對電腦不利于孩子學習的原因進行了解釋:在家里,孩子經常使用電腦,就會沉溺于電腦里的大千世界,耽誤做家庭作業,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在學校,電腦教學設備的安裝使許多更有效的教學形式遭到排擠而派不上用場,所以不利于孩子學習。
不過,專家們也指出,一星期在學校里使用一次或兩次電腦還是能夠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對此,前IT教師尼克·克雷頓說,“電腦與書本和其他教學工具一樣,是一種很正常的教學工具。它能夠在所有課程上使用,特別是網絡的出現,使之能夠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效果。但前提是教師對電腦的使用必須得當。所以,他們必須接受訓練,以更有效地利用電腦。”(王靚)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