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評析英國和埃及連遭恐怖襲擊,認為兩國發生的爆炸事件經過長期策劃。雖不在同一時間,是由分散在各地的恐怖分子所為,但是思想形態將他們聯系在一起,其聯系在“基地”組織那里。他們按照恐怖主義“重復效應”的基本準則行事,實施“世界大戰”戰略。
法國《世界報》24日報道說,沙姆沙伊赫遭到
的恐怖襲擊使反恐專家們產生了一個他們迄今為止一直拒絕提出的問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恐怖分子已經著手實施他們的一項經過了長期準備的戰略,也就是自“9·11”以來一些戰略預測專家們所說的“世界大戰”。在埃及發生恐怖襲擊后的次日,一位法國專家不無驚訝地說,盡管現在還無法說明這是由一個“中央司令部”策劃的一項“龐大計劃”,但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由數位首腦組成的一個網絡,它是按照恐怖主義“重復效應”的基本準則行事的,旨在不斷給人增加緊張情緒,增加精神壓力。在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中,襲擊看上去似乎特別針對的是西方旅游者,但他們使用的技術手段是要不加區別地把這里的整個環境都摧毀掉。由于恐怖分子使用的是裝滿了炸藥的汽車炸彈,這樣,他們使用的炸藥數量顯然就要比放在背包里的炸藥數量要大許多。被派到埃及出事地點的英國分析人士力圖很快確定這一次的襲擊不是直接針對英國僑民的,然而正是英國僑民成了首先遭到攻擊的目標,因為到這個海水療養地度假的英國人歷來很多。
文章認為,炸彈在幾個地方幾乎同時爆炸,這似乎意味著沙姆沙伊赫的行動是經過長時間策劃的,這令各國的情報機構感到極為不安。因為這次行動可能是恐怖組織經過長時間準備、進行了巧妙協調的一項大規模計劃的一部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的行動就到此為止了。一位情報機構的警察說:“恐怖組織的行動方式、汽車炸彈都使人聯想到了他們在伊拉克采用的方法,這是很說明問題的。”
法新社23日報道了反恐專家對倫敦和埃及爆炸的分析。專家們說,從很大程度上講,倫敦和埃及旅游勝地沙姆沙伊赫的爆炸案時隔不遠純屬巧合,幕后策劃者不是一人。然而他們認為,兩起爆炸案的實施者都是受到了同一思想形態的驅使。斯里蘭卡人羅漢·古納拉特納是研究“基地”組織的主要專家之一。他說:“根據我們掌握的具體情況,倫敦事件和沙姆沙伊赫事件沒有關聯。”古納拉特納說,“9·11”事件后不久,“基地”組織在全世界遍地開花,為了斬草除根,美國對阿富汗實施打擊,之后“基地”組織成員便分散行動,“除此之外,‘基地’組織還支持許多其他組織”。“這些組織遍布全世界,”他說,“其中一些分部在行動上保持聯系,但是思想形態將所有分部聯系在了一起。”蘇格蘭圣安德魯大學恐怖主義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主任馬格努斯·蘭斯托普說,實施這類襲擊事件的各種組織“在行動和后勤上沒有任何聯系”,“但是聯系在‘基地’組織那里,那就是思想形態”。法國犯罪學家阿蘭·鮑爾說,有關一條惡棍在一個秘密基地進行幕后操縱的說法站不住腳。他還說:“關于實施打擊的決定是在地方上作出的。”鮑爾說:“在倫敦,一個地方分部可能決定要多次采取行動,而且行動時隔不遠,之前分部讓幾個小組做好了行動準備。”“但是從全球角度來看,恐怖組織網絡分散行動的做法意味著會有許多同時發生的襲擊事件。”由此看來,人們對“阿布·哈夫斯·馬斯里”旅向一些國家發出的威脅不可等閑視之。這些國家都在伊拉克向美國提供著軍事援助,其中包括丹麥、意大利和荷蘭。(完)(來源:參編)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