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市郊三強的系列報道之九 珠海街道辦事處:傾力打造和諧新社區
“全國千強綜合發展鎮”、“山東省小康鄉鎮”、“青島市先進基層黨委”、“青島市‘五個好’黨委”———這一連串的榮譽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珠海街道辦事處。
珠海街道辦事處位于膠南市城區,總面積44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6個村改居委會、12個城市居委會,6.4萬人口。 近年來,該處充分抓住膠南市打造青島西海岸都市新區這一契機,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立足區位優勢,譜寫了一曲和諧新樂章。在2002年,該處就以實際利用外資2785萬美元、內資到位3.4億元的驕人成績,成為膠南市引進和辦成內外資項目最多的鄉鎮,一舉奪得了膠南市“利用外資先進單位”、“利用內資先進單位”兩塊獎牌。今年1—8月份全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9億元,同比增長33.2%;企業稅收總額9105萬元,同比增長82.9%;地方財政收入4800萬元,同比增長78.2%;農民人均純收入4210元,同比增長12.1%。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更快更好
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這是珠海街道辦事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更快發展的成功秘訣。
隨著青島市挺進西海岸戰略的實施,膠南作為西海岸經濟發展重要腹地的作用日益凸現。珠海街道黨政一班人充分認識到興起招商引資新高潮的重大機遇已經來臨。該街道黨委書記趙吉斌坦言:“作為地處城區的珠海辦事處,有著自身的區位條件、交通優勢,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空間狹窄等因素的制約。為了揚長避短,讓自身的優勢在招商引資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我們利用政策,抓住機遇,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才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棋妙一著滿盤活。該處不斷創新招商方式,依托優勢產業、優良企業、優質載體,大力推行品牌招商、專業招商和以商招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珠海”就成為一片招商熱土。上海天曙實業公司總投資1.23億元,建設的膠南市目前設計最高的寫字樓“二一大廈”已經開始動工;香港雷登科技公司投資1000萬美元,興辦的青島美隆油漆有限公司已經開始生產高檔船用油漆;昱方園汽車零部件、韓國獨資的福得味食品、美國獨資的盛客隆商品配送、亞克汽車展銷等投資額超過500萬美元或5000萬元人民幣的大項目相繼涌入。同時,在從以前的單體項目招商向捆綁式集束招商轉變,變引項目為引園區,變引進單個項目為引進批量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青島新勝利科技產業園正在進行開發建設前的準備工作,已有美國、韓國等外商與園區投資開發商簽訂了進園建廠協議……去年以來,該處先后向兩大園區引進內外資項目47個,合同外資705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371萬美元,內資到位5.1億元。他們利用膠南市沿海山、水等旅游資源,積極推介,廣泛宣傳,大力招商,引進了加拿大北美帝納集團投資5億美元的青島東海傳奇旅游度假項目,把膠南市瑯琊臺、大珠山、靈山島等風景點,串珠成線開發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化水準和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大項目。今年1-8月份引進內外資項目60個,內資項目48個,實際利用內資4億元;外資項目12個,合同利用外資5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80萬美元。
在民營企業方面,通過“三個一批”不斷發展壯大。堅持招商引進一批。先后有三聯家電、家家悅超市、紫光藥業等大型民營企業落戶辦事處。政策扶持做大一批。選擇了隆海集團、城鄉房地產等43家優強民營企業,采取黨政成員聯系掛靠的辦法,幫助企業引資金、抓管理、解難題,進行重點扶持培植,使其成長壯大。目前,優強民營企業實現的稅收占全處的85%以上。挖掘社會創業潛能新增一批。充分發揮城區區位優勢,結合路域、街域開發和專業市場建設,先后建設了華聯商場、新陽光廣場等大型市場和民營經濟園,掀起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發展新高潮。到今年8月份,民營企業達到492家,個體工商戶達到2069戶。
該處還把解決農民的就業和致富問題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環節。從前年起,就制定了每年從財政拿出30—50萬元作為培訓經費,對無業農民進行免費“充電”的制度。他們先后從外地高薪聘請了一批農業專家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現場向農民傳授林果、蔬菜、花卉種植等技術。還借助本地的職業中專、黃海職業學院、農廣校等專業平臺,開展了以電動縫紉、電腦、電焊、裁剪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有700余人在培訓后找到了工作。自去年以來,組織舉辦各種培訓班12期,使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迅速成長起來,吃上了“技術飯”。該處大溧水村青年在去年的培訓班上學到了摩托車維修技術后,在本村路口開了個維修鋪,生意很好,開業不到一年就已經收入了近7000元。該處同時著眼實現弱村解困農民增收的目標,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加快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在全力推進“隆海農業生態科技園”、“萬畝梅園”和“祝家莊農業精品園”的同時,完成了6700畝的荒山、荒溝綠化規劃,目前已有80%的面積得到了綠化,打響生態旅游品牌;依托小堯村奶牛繁育基地和山區林地,發展優質奶牛600多頭,林地畜禽養殖10萬只;依托福得味食品公司,建設了1700畝的板栗種植基地。
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精神文明碩果累累
“我們緊緊把握膠南開展全國環保模范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三城聯創’的機遇,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扎實推進社區建設、努力構建‘平安珠海’,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保證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該處負責人如是說。
為改善城市外部形象,該處加快了城市建設。大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每年都進行10000平方米以上的村(居)改造。在搞好城中村改造的同時,實施了拆墻透綠和“穿衣戴帽”工程,重點改造沿路沿街舊房面貌。近年來,全處粉刷外墻7500平方米,拆除圍墻5300平方米,植樹綠化2400平方米。堅定不移地推進市政府確定的實事工程,在先后承擔了風河流域和小辛河流域治理、人民路拓寬等工程基礎上,加大投入,對區域范圍內的背街小巷、排水溝等進行了整治,樹立了城區的嶄新形象。
在城市管理方面,堅持建管并舉,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集中開展占路經營、戶外廣告治理等專項活動。每年組織10多次大規模的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取締轄區主次干道可視范圍內的回收點、洗車點、售煤點、清理衛生死角。加大清理違法違章建筑力度,對頂風建設不聽勸阻的違法建筑進行了強制拆除,打造靚麗珠海。
該處還把“精品設區”建設作為構筑和諧文明社會的重點來抓。本著以點帶面、合理整合資源的原則,選擇了兩個示范點。一個對桃園路居委會和煙臺東村實行了資源整合,設立了臺東社區。另一個是通過對觀海路居委會和李家石橋村實行了資源整合,設立了石橋社區。重點在人性化管理與服務上做文章,以打造“六型社區”為目標,不斷強化社區功能,拓展社區服務,發展社區衛生,繁榮社區文化,加強社區治安。目前,這兩個示范點已投入資金29萬元,用于辦公場所的租賃和辦公室、圖書室、活動室等場所內硬件設施的完善。專門設立了50萬元的社區建設賬戶,專款專用,以后每年根據財政狀況逐年增加,為真正創出經驗,創出品牌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同時,根據轄區特點和實際,緊緊圍繞建設“平安膠南”、爭創“全國最安全城市”的戰略目標,扎實推進“平安珠海”建設。隨著社區的不斷擴大和流動人口的增多,社區管理難度也相應加大。珠海辦事處針對這一實際,深入開展矛盾問題排查調處工作,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治安問題、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快解決。在各個社區組建并擴大了社區老年義務值勤隊,實行分片包干,輪流巡視,責任到人,確保小區內每天有人值勤巡視。同時還成立了黨員護樓、保潔員守望哨等群防隊伍,黨員帶頭向左鄰右舍乃至整幢樓做好防范宣傳;在家的居民在做飯、洗菜、洗衣服的時候,也主動留心注意前后居民樓有無異常情況,社區內多了無數雙警惕的眼睛。這些老年義務值勤隊員不但關注著小區的治安狀況,還細心清理樓道內的小廣告,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如今,在珠海街道辦事處社區內徜徉,安寧、和睦、整潔……這些字眼會不時在你心間跳動。
構建和諧珠海———各項事業遍地開花
“和諧珠海是一個整體的良性互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東西部地區的齊頭并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繁榮發展……這些都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明顯成效。”該處工作人員如數家珍。
日前,剛剛病愈出院的膠南市珠海街道辦事處李家石橋村陳廷樸,拿著膠南市人民醫院出具的住院醫療單據,到村委會財務室報銷領取了4000元的醫療費。他高興地說:“多虧村里實行了住院醫療費報銷制度,讓俺這些莊戶人也嘗到了‘公費醫療’的甜頭。”這是該處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縮影。
在摸清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的基礎上,該處已舉辦服裝裁剪、電腦等專業培訓班15期,對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勞動技能、安全知識、道德規范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并加大企業用工崗位搜集力度,向二、三產業轉移勞動力2700多名。深入落實失地農民養老補貼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4年起,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失地老年農民每人每月發放110元的養老補貼,加上各村(居)發放的老年生活補助,每人每月可以領到140元—240元的養老補貼,到目前為止,共有1423名失地老年人享受待遇,生活保障基本得到解決。有22304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發展慈善事業。自2003年我市成立慈善總會以來,處村(居)、企業、單位和廣大機關干部、黨員群眾踴躍捐助,共捐助60多萬元,有453戶1028名困難群眾得到救助,營造了理解、愛護、幫助困難群體的氛圍。
地處城鄉結合部的珠海街道辦事處有10個村(居)坐落于城區,14個村為純農業村。近幾年來,東西部發展差距愈拉愈大已成為制約珠海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治根先治本。為切實解決這一難題,盡最大努力縮短東西部村(居)的增收入差距,從今年正月初二,該處黨委、辦事處決策者們就提前上班,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反復討論、研究和論證,并理出了變“輸血”為“造血”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靠機制促進弱勢村集體增收的決策方案。一是稅收返還的政策。對西部農業村招商引資實現的稅收全部返還村莊,調動其招商引資積極性,以此來增加西部村集體收入。二是實行東西部村幫扶制度。東部經濟強村幫扶西部1—2個經濟貧困村。幫扶的主要目標主要送技術、送信息、送項目、送經驗。實現東西村資源互補、信息互通、城鄉互動,促進西部村“兩個增收”。三是財政扶持制度。設立扶持基金50萬元,對西部農業村在資金上予以傾斜,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同時,從今年起,出臺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的工資由辦事處財政統一負擔的政策,對村內的“編外”干部全部進行了清退,并根據村莊大小界定了干部職數和工資總額,減少了村集體的開支壓力。
該處還把教育放在突出發展的地位,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加快推進基礎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辦事處多年被評為“膠南市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全處所有小學均被評為“膠南市規范化學校”、“膠南市精品學校”,并順利通過“青島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工程”驗收。緊扣“文化建設年”主題,積極開展文藝演出、電影夜市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文明素質。同時,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發展衛生、體育廣播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如今的珠海街道辦事處,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個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各項事業協調并進的太平盛世。和諧發展中的珠海,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世人目光,相信她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韓軍營劉潤偉張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