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國資委認為
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應“三管齊下”
本報訊
日前,我市8家城市公用、基礎設施企事業單位被納入市國資委第二批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范圍。今后,城市公用事業應如何在有效監管下推進市場化進程?市國資委認為,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應“三管齊下”—
——企業自主經營、市場供求定價、依法實施監管。
近日,市國資委對集中在我市供水、供氣、供熱、排水、垃圾處理等部門的近40億元城市公用國有經營性資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依據市委、市政府“加大公益公用事業市場化、社會化運作”的要求提出,必須針對城市公用事業作為公益性行業的特殊性,按照市場經濟要求推動該行業進行市場化運作。
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認為,城市公用事業加快市場化進程,首先要做到企業自主經營。這就要求政企分開,健全企業法人制度,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要盡快分離目前存在于某些公用企業中的行政性職能,使企業真正能把精力投入到提高自身競爭力上來。其次要做到市場供求定價。這就要求健全市場競爭結構,實行公用事業全面開放,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性質之間的壁壘,以利于經營主體多元化。第三要做到依法實施監管。這就要求改變傳統公用行業政府主管部門行政大一統、直接經營管理的模式,在規則、透明的基礎上健全現代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公用事業國有資產監管的法律法規,做到“政府行政監管,行業協會自律,企業自我約束”。
這位負責人表示,“三管齊下”市場化的目標,將推動我市城市公用事業加快與世界經濟的接軌與融合步伐,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實現跨越式發展。(本報記者
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