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廣場昨“拍板”轉讓
昨天一早記者便得到消息,一直被業內稱之為“商業爛尾樓”的新城市廣場已被轉讓,這沉寂許久的商業廣場終于在社會各界的猜測中塵埃落定。不出多數人意料,這里將建成我市第一SHOPPINGMALL(綜合購物中心),而其新主人則是島城市民并不熟知的
國內商業巨頭———來自大連的大商集團。
這一外來者已對新城市廣場傾注了五年的精力。大商集團董事會主席牛鋼昨表示,他們對青島這一商業沃土充滿了信心,同時宣布要將其命名為“麥凱樂購物廣場”,計劃于2006年10月正式開張納客。
龐大建筑成為“商業禁地”
地處黃金地段的新城市廣場,因其規模龐大被稱為青島商業航母,但其多變的命運讓人深感痛惜。新城市廣場原名城鄉商業城,占地16521平方米,建筑總面積約106100平方米,1996年主體完工,它至今仍是島城商業建筑面積最大的建筑物。1997年初,這里被來自北京的一家公司經營,但僅僅過了8個月就關門停業,其經營者稱:“商城關門的主要原因是合作雙方出現了矛盾,與地角、經營、人氣無關。”
商城關門后,1997年底很快轉手一南方集團開始運作,其最大的改動是更名為現在人人皆知的“新城市廣場”。雖然出資方對這個龐大的建筑充滿了期望,但是花去上百萬元的裝修費用后,并沒有再次開張納客,并且不了了之。
九年來,新城市廣場除1~3層進行過短期試營業外,這一重要的城市資源基本處于閑置狀態,成為與我市東部新區現代化氣息極為不相稱的“商業爛尾樓”。
奧運拯救旺角“爛尾樓”
在停歇期間,市民對新城市廣場的“復活”抱有很大的期望值,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生態市,迎接2008年奧帆賽”的高要求,將新城市廣場的功能定位為:充分挖掘項目內容,融合商業文化內涵,著眼于綜合性、差異化特色經營的商業定位;倡導體驗就是生活的消費理念;創造集旅游、餐飲、休閑娛樂、影視文化和觀光旅游等功能于一提的一站式消費服務中心。其品牌形象為:“時尚精品發源地,休閑旅游新天地,娛樂美食不夜城,影視文化制高點。”
2003年7月,根據市發改委《關于調整“新城市廣場”規劃功能盤活改造為東部新區電影文化設施的請示》及市領導批示精神,青島開發投資公司承擔了盤活新城市廣場的任務。截至2004年10月底,完成整體收購工作,取得全部房產的相關法律文書,并領取了土地證書,明晰項目資產權屬后,重新開發建設。
今年年初,沉寂了多年的新城市廣場終于有了動作,四周圍起了安全網。在這近一年后,終于將其轉讓。
關注 五年半年談妥
從昨天簽約儀式可以看出,對于這次新城市廣場的轉讓市政府非常關注。大商集團董事會主席牛鋼對記者說:“我們關注新城市廣場這個項目大約有五年多的時間,正式洽談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據介紹,來自大連的大商集團在東北的店網建設基本完成,對外埠發展一直深切關注,而青島則是較好的選地。“半年前,聽說政府對新城市廣場有了新的動作,不讓‘爛尾樓’繼續,我們認為現在做這個項目比較合適。”
到2004年底,大商集團在東北、華北地區的大中型店鋪總數達120家,分布在包括北京市在內的7省26市,總建筑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資產市值總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2004年銷售額231億元,連續8年保持銷售年均遞增30%%以上的高速度。在其經營的各種業態中,百貨業則是大商集團的主營業務,目前大商集團大型百貨店已達30多家,營業面積一般在2~6萬平方米之間。而成功于大商集團,發源于日本的“麥凱樂”一詞將冠名于新城市廣場。
高價收購“未來”高端
記者了解到,青島麥凱樂購物廣場作為大商集團在晉、冀、魯、豫的第一店,將成為青島第一SHOPPINGMALL,以化妝品、服裝服飾、家具家電、文體用品、食品百貨等大類商品為主體,在青島商業零售業態中創建一個集餐飲、娛樂、文化于一體,購物環境一流、商品品牌和質量一流的大型高檔的生活百貨店。雖然計劃于明年10月開業的麥凱樂購物廣場將成為島城第一店,但牛鋼表示,之所以叫它青島第一店,是因為他們還將在青島發展1~3家店。
對于此次轉讓的資金投入,牛鋼遲遲不愿透露,“其實這也不是什么商業秘密,但公司是上市公司,需要各股東的意見通過,因此我不好隨便對外宣布,我可以這樣說,在這個樓上的確花了高價錢,到開業時我們所花費的資金一定超過大連、沈陽店以及其他地方。”由此可見,大商集團對青島店所傾注的不僅僅是精力,花費的財力也非同尋常。在記者的再三盤問下,牛鋼最終還是向記者透露了大概的資金數額:“我們開業當天,每平方米的花費將超出6000元造價。”對于資金的投入,牛鋼表示這在大商集團百貨業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按道理講這次投資是大了,但是我們買的不是過去不是現在,而是未來!”(本報記者
趙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