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產銷汽車150萬輛,其中,海外銷量8萬輛以上……”與其它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未來產銷量的一半甚至2/3出口的勃勃雄心不同,長安汽車日前公布的“十一五”規劃中對出口卻格外低調,這不免引起了筆者的好奇。
是長安汽車不重視出口?筆者拿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長安出口整車1.4萬輛,如果
統計口徑中不包含CKD散件,長安是當之無愧的國內汽車出口“老大”。
是長安沒有出口的本錢?尹家緒總裁曾明明白白地告訴記者,通過近年來埋頭自主開發,長安已經搭建了CM8、CV6、CV7、CV9四個車用平臺,編寫了開發黑皮書,建立了PDS開發流程,自主開發實力已經達到S5級,僅次于底盤、外形完全自主設計的S6級水平,“十一五”期間長安將推出16款自主品牌汽車產品。
是長安的車型沒有競爭力?事實上,長安自主開發的微型商務車CM8已經得到了不少國家的青睞。尹家緒透露,明年上市的CM5就是針對日本新一代緊湊型轎車而超前開發的,“而且,我們是自主品牌,想賣到哪里就能賣到哪里,不像合資企業要看外方眼色行事”。那么,長安究竟為何對出口如此“低調”?“2/3產量出口,而且要大舉進軍歐美市場,說說能給人提氣。但在長安看來,今年1.4萬輛出口根本不值一提,即便明年能達到3萬輛同樣不值一提。我們出口的產品能像豐田一樣讓競爭對手害怕嗎?”尹家緒回答。
的確,目前國際汽車市場上硝煙彌漫,日韓系企業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讓通用、福特等巨頭都難以招架。依照目前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實力,真正大批量走出國門談何容易,尤其是去歐美發達國家市場!
事實已經給我們上了一課。去年9月法蘭克福國際車展期間,一家德國獨立測試機構曾發布了江鈴陸風越野車碰撞試驗不合格的新聞;吉利首個海外組裝廠遭遇到馬來西亞政府“產品全部出口”的政策限制;奇瑞則受到競爭對手侵權的指責……
上述事件并不孤立。它提醒中國汽車企業,在看到國際汽車市場的機會,高調“走出去”的同時,必須講求策略。一方面,要在產品技術、設計、質量、服務、品牌上做足文章,滿足目的地市場的政策、法規,符合國外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戰略戰術上還要韜光養晦,不要太多刺激競爭對手。
畢竟,像日韓一樣,中國汽車進軍國際市場的初期,也只能采取低價策略,這就會給人低價傾銷、影響當地就業等口實。尤其是對汽車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在技術、質量、服務沒有十足把握時貿然出擊,很容易給競爭對手提供反擊的機會。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耀曾告訴記者,奇瑞進軍歐洲市場將會非常謹慎,最初將盡量選擇那些沒有汽車工業的國度試水,等時機成熟再穩步推進。
當然,冷靜看待汽車出口熱,并不是讓企業無所作為。就像自主開發一樣,只有從頭做起,一步步嘗試,才能慢慢積累經驗,走向成功。汽車出口也是如此,無論從調整我國外貿出口結構的大局出發,還是從消化國內汽車行業過剩產能著眼,抑或是從提高企業規模、降低成本考慮,出口都是中國汽車企業,尤其是自主品牌企業不得不過的坎。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需求多樣化,也為國產汽車走出國門提供了機會。只是,選取何種戰略戰術,最大限度地揚長避短,中國汽車企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考慮。(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