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解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新目標 近日,我市出臺了《2006年全市民營經濟及中小企業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今年我市
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9%,上交稅金增長16%;全年新增個體私營企業6萬戶以上;民營經濟注冊資本金增
長16%;引進國內民營企業投資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以上,民營企業出口額增長20%;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爭取全年新增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30戶,過10億元企業3戶。 加快五大優勢產業發展
今年我市將繼續推進對經濟增長有突出帶動作用的機電、紡織服裝、橡膠化工、農產品加工和生物制藥五大民營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力爭其產值占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產值的70%。集中優勢資源,著力規劃培育市南軟件、李滄汽車配件、嶗山生物制藥和電子、黃島家電電子、城陽石油化工、即墨紡織服裝、膠州機械制造、膠南紡織機械、平度橡膠輪胎和萊西農產品加工等10個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以制造業為重點的區域性經濟簇群。深入實施“五百工程”,培育壯大重點骨干企業。集中力量扶持科技型、外向型、規模效益型以及來青投資民營企業和優秀個體工商戶各100家。年內,“五百工程”企業銷售收入平均增長20%以上,利稅平均增長18%以上。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今年我市將突出重點項目對區域經濟和優勢產業的拉動作用,著力對50個投資過5000萬元的重點項目實施跟蹤管理促進,重點抓好海源實業6萬噸工業鋁型材制造、捷能汽輪機石油鉆機制造、即發高檔服裝面料及成衣加工、九聯4000萬只肉仔雞養殖加工、青特30萬支驅動橋、喜盈門工程胎、紅領外貿水洗休閑服、宏泰銅業出口銅管基地二期工程、新希望10萬噸液態奶、萬福3000噸水產品加工等10個投資過億元、總投資達35.8億元的大項目建設。年內力爭完成投資10億元,6個投產。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今年我市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爭取年內創建4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推動完成產學研項目100項。同時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引導企業按照產權主體多元化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現代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推行現代化管理。推進企業上市,擴大投融資渠道,年內力爭2家民營企業上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做好名牌培育和名牌升級工作,增強民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年內力爭創建10個市級、5個省級和1個國家級名牌產品。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支持發展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帶動能力強的水產、畜禽、糧油、果蔬和茶葉加工等5大優勢行業和100家骨干企業,培育5個國家級、10個省級、20個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全年跟蹤抓好20個以帶動農戶增收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現代化、標準化管理,年內使25家企業通過相關國際、國內質量認證。力爭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完成銷售收入310億元,增長30%,出口交貨值140億元,增長20%,新增帶動農戶5萬戶。
推進對外招商引資
今年我市將開展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年”活動,組織民營企業到浙江、江蘇等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圍繞生物醫藥、機械加工(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信息電子、新材料和商貿服務業等產業舉辦招商引資活動,重點引進國內500強民營企業。力爭引進3-5戶500強企業,引進國內民營資本120億元,增長20%。加強與日、韓等國家駐華商務機構的聯系溝通,組織民營中小企業赴日韓和歐洲進行招商,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支持有能力的企業到國外投資建廠,開拓國際市場。全年民營經濟外貿出口100億美元以上,增長20%。扶持最具成長性企業
全市啟動“‘十一五’中小企業成長計劃”,促進民營中小企業跨越式發展。圍繞我市制造業的產業和行業優勢,綜合運用資金、融資、擔保、培訓、信息、中介服務等優勢資源,年內選擇200家最具成長性的民營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實行動態監控,促其做精、做強、做大。
本版撰稿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