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趕超美國?
專家認為,民眾的判斷缺少理性研究與科學認識,不能說明問題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施 墨 本報記者 孟祥麟
據德國《明鏡》周刊6月2日報道,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當日在柏林公布的最近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成為與美國競爭的世界強國。這個驚人的調查結果讓中國高興的同時,也讓中國擔心。
貝塔斯曼基金會是歐洲最大的計劃性運作企業基金會之一。這次調查就由該基金會進行。從2005年10月到12月,他們在全球9個國家對1025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這些國家分別是巴西、中國、法國、德國、英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每個國家抽樣調查1000—1500人。
調查的主題是“誰將統治世界——21世紀未來世界強國”。根據調查結果,57%的人認為,到了2020年美國仍是世界強國,55%的人認為,中國屆時也是世界強國。對此,美國媒體分析認為,這意味著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將只能維持到2020年,因為那時中國會發展成美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能和美平起平坐,扮演世界領導者角色。
調查中,中國人對自己能登上世界舞臺發揮影響力相當有信心。71%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強國。美國受訪者中有54%認為,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與美抗衡的世界強國。美國人對未來也很悲觀,81%的美國被調查者認為,現在美國是世界強國,而只有66%的美國被調查者認為,到2020年美國仍然是世界強國。
除中國外,受訪者對印度的未來發展也給予了肯定。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到2020年,歐盟和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將不如現在這么重要,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主要依靠美國。
調查者認為2020年的世界有可能不是一個兩極世界,從統計來看,很有可能美中兩國與其他國家在實力上形成差距,21世紀將屬于亞太地區。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項調查的結果有其合理性,與美國投資銀行高盛公司預測中國將在2040年左右超過美國一樣,這種說法代表了世界對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肯定,也反映出對今后中國經濟發展的樂觀。但中國經濟發展的后遺癥也不少,如人均經濟實力還很低。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遠未到松口氣、張揚的時候。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陶文釗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項調查的結果值得商榷,因為調查采取民意調查方式,而民眾更多是從感性出發,看到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中國社會的日新月異,做出中國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判斷,這可以理解。但他們的判斷缺少理性研究與科學認識,因而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事實上,我國人口眾多,即使GDP總量很大,換算成人均GDP,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不僅經濟實力上不能和美平起平坐,在軍事實力上我們也與之差得很遠。盡管中國在融入國際社會,軟實力在增長,但我們遠未到能自喜的地步:我們在國際上的聲音還很微弱,我們的價值觀和文化在世界流傳并不十分廣泛。跟20世紀90年代時不同,去年一年里,西方很多人開始呼喊“中國經濟已走上快車道”,稱中國是迅速發展中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一種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樂觀心態,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人在夸大中國的發展、宣揚中國的威脅、懷疑中國的戰略意圖,從中為自己謀利,后一種心態我們應當警惕。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