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昨天在日本國會眾議院發表施政演說新華社發
上任以來發表首次施政演說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昨天下午在
眾院全體會議上發表了就任后的首次施政演說,誓言修復與中國和韓國的關系,并計劃于下周訪問韓國。但分析人士認為,日韓關系要得到實質性改善尚需時日。
要有日本的“白宮”
在演講中,52歲的安倍拋出了一系列政治“雄心”。在內政方面,這位日本戰后最年輕的首相希望擁有一個更加有權威的首相府,如同美國的白宮。
他在演講中說:“我準備改組首相府的組織機構,加強其職能,使其成為擁有強大政治領導能力的指揮部,能夠迅速就外交和國家安全戰略做出決策。”安倍在9月26日就職當天就任命了5名特別顧問,他們將在國家安全、財政和教育改革方面向他直接建言獻策。
在外交方面,安倍表示,他將繼續鞏固和加強日美安全同盟,繼續穩步推進駐日美軍整編計劃。
對于與中國和韓國的關系,他說:“加強與這兩個國家的互信,對于亞洲地區和整個世界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我想重要的是各方都做出努力,這樣我們才能進行面向未來和坦率的討論。”
繼續向朝鮮施壓
對于朝鮮,因2002年在綁架問題的談判中態度強硬而迅速在日本政壇走紅的安倍在演講中明確表示,他將成立一個以他為首的“綁架問題對策總部”,專門負責處理綁架問題,通過對話向平壤施加壓力,以使所有被綁架者安全回國。
他強調說:“綁架問題不得到解決,就不會與朝鮮實現關系正常化。”至于朝鮮核問題,他表示,日本將繼續與美國在多邊會談中就此保持緊密合作。
修憲爭常兩手抓
安倍同時表示,希望與俄羅斯解決領土爭端,并重申了日本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決心。
作為日本第一位戰后出生的首相,安倍宣稱,希望盡早通過法案,修改“60年前日本被占領”時制定的憲法。他還要改革教育,灌輸“愛國主義”。他希望重振日本的傳統道德和家庭觀念,建設一個“新日本”,一個子孫后代為之驕傲自豪的“美麗國家”。
計劃下周訪韓
為了恢復與中國和韓國的首腦會晤,日本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安倍在當選首相后出訪中國和韓國。
消息人士透露說,安倍晉三計劃于10月7日左右訪問韓國,會晤韓國總統盧武鉉。屆時,安倍將要求韓方在朝鮮核問題和導彈問題上加強合作,并在綁架問題上給予協助。
安倍同時還準備訪問北京,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日本外相麻生27日表示,日本領導人的更替為恢復首腦會晤提供了契機,日本希望與中國在10月份舉行首腦會晤,為此,安倍晉三愿意訪問北京。但在靖國神社問題上,麻生只表示,安倍晉三在訪問北京后不會馬上參拜靖國神社。
鑒于安倍未能明確承諾不參拜供奉有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不能滿足中國的要求,他這次或許只能訪問韓國。自從2005年11月以來,韓國總統盧武鉉拒絕與日本領導人舉行首腦會晤,以抗議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但韓國要求日本首相不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也并未發生根本變化,即便日韓恢復首腦會談,也未必就能說明兩國關系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改善。 (王輝)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