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國內的IT培訓機構在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幾經洗牌之后,正在進入一個更為良性的發展軌道,他們的目光和定位逐漸往更高層次的人員結構上靠,而不是僅僅以高中畢業為起點,單純解決就業為目的,轉而關注尋求更好、更高端的就業機會,根據職位定位以及個人職業發展方向確
定培訓目標。
日前新東方職業教育培養的又一批國際軟件工程師就踏上了出國就業的征途,這次送走了五名學員,他們將赴日本著名軟件開發企業NDS公司、OSC公司、東建corporation株式會社,從事軟件開發的工作。這五名學員分別來自于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為什么這些出身名校中國一流大學的學生,在經歷了本科和研究生十幾年的學歷教育之后還要花錢繼續參加職業培訓呢?
●職業教育是培養更有競爭力的人才
這種IT培訓的高端路線不但在國內日益被認同,甚至已經走出國門了。北京新東方職業教育中心走在了這個領域的前列。據新東方職業教育中心總經理吳雷介紹,他們剛剛啟動的"棟梁工程"效果顯著,最后經過海選能加入到"棟梁工程"的學生中,將有90%來自于重點院校,70%是研究生。
新東方職業教育的成功也與起家的外語培訓有關,其實早在"棟梁工程"之前,國際軟件工程師就業班,已經多次向國外輸送軟件人才,并得到了國外用人企業的認可。據新東方職業教育中心總經理吳雷介紹,新東方經過對日本IT企業軟件人才需求長時間的考察及精心準備,憑借12年語言培訓與6年IT培訓優勢推出的赴日國際軟件工程師項目是一個奇特的優勢組合,學員的日語比專業的稍遜,技能的東西也不是最尖深,但組合起來就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了。定位的清晰讓他們在就業上毫無困難,在新東方培訓后送出去的對日軟件工程師,目前大多就職于日本著名企業,薪金比日本本地畢業的學生還高,其中周毅等學員的在日年薪折合人民幣達到30萬元。
吳雷認為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什么傳統學歷教育的畢業生在初期經常會被說成"剛畢業,還干不了什么事"。問題不是出在知識的掌握量方面,而是組合方法不對,以致針對特定崗位的必要知識構件缺失。這些畢業生們在剛入職的一段時間里,通常是以在崗的、隱性的方式,向周圍的同事學習,彌補了那個崗位所需要同時又是自己所缺乏的知識和技能,無形當中完成了"職業教育"的過程,最終成為適應那個崗位的員工。
●職業教育不應只在低端徘徊
"我們在職業教育中接受的是一種在大學課堂學不到的全方位培訓----從技能、語言、溝通能力、到團隊精神。"張偉林,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在談到自己為什么選擇大學畢業后繼續接受職業教育時說到:"雖然我畢業于著名高校,但是校園內所學到的知識并不能讓我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書本上的理論我并不一定能在實際中熟練應用。反而徒有虛名的大學光環使得我在工作中比較浮躁。"
"我肯定能出國工作,因為我不僅有清華大學的學歷,也有職業學校給我提供就業的機會和實際工作能力培養,應該比直接大學出來的畢業生更有競爭力。"清華大學的王成在看到前幾屆的師兄們都有了一個好的工作后早就期待這一天了。而且在離他完成培訓課程還有三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有多家日本軟件公司有意與他簽約,開出的年薪都是在人民幣30萬元以上。
在討論職業教育定義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的一個觀點是,職業教育就是層次比較低的高等教育。IT培訓路線步步走高的趨勢折射出了培訓機構對職業教育觀念的轉變。新東方職業教育中心總經理吳雷的觀點是職業教育不分層次。他說職業教育不只是針對低端專對找工作的人群的,他說應該兼顧高中低端,應該有更多的層次。另外職業教育需要從業人員迅速對業界人才狀況做出反應,這就不是一般院校的長項了,應該是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優勢所在。
中國的職業教育現在越來越多的借鑒國外職業教育中"項目教學"、"目標管理"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獨立完成真實模擬的工作項目,在實踐的磨難中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彌補了傳統大學教育重視理論輕實際應用能力的缺陷。
●企業參與是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新東方職業教育在經過六年的發展已經認識到,職業教育機構所服務的對象不僅是學員,與之同樣重要的最終客戶群體是聘用我們學員的企業。吳雷認為就這個特點而言,我們甚至可以把客戶僅僅定義為企業,而把學員看作我們服務于企業的中間載體都不過分。如何有效把握這些最終客戶的需求,就成了把培訓做好的最關鍵環節之一。
在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企業對職業教育的介入非常深入,甚至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在企業內部度過的,企業代替學校行使了部分教學職能。在新東方,我們一直以來也是在貫徹"企業全程參與的理念",具體來說,就是讓企業參與我們的教材制訂;請業內專家來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實踐案例的指導和講解,以及請企業一起制訂最終考核和評測的標準。
的確,現在許多企業都希望能招有工作經驗而不是應屆大學生,職業教育很好的彌補了應屆畢業生在工作經驗上的不足。北京信必優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說:"現在的大學生在職場中的心態都不成熟,比如合作意識不強,不知道深淺,容易眼高手低。而參加過職業培訓的學生在這些方面都要好很多,從技術上基本能達到要求,在工作中能很快地融入企業。所以我們更愿意招聘那些既有學歷教育背景又參加過職業培訓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