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宣布重啟集團整體上市計劃,并將在2009年底批量生產自主品牌車
“十一五”第一年的2006年,廣州汽車工業無論在整車制造方面、零部件制造方面還是結構調整和項目引進方面,都取得了良好開局。
步入2007年,廣州汽車工業將繼續高歌猛進, “三
足鼎立”的廣州本田、東風日產、廣州豐田三家計劃排產近80萬輛。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房有透露,隨著車市逐漸好轉以及廣汽集團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廣汽將在今年重啟去年暫停的集團整體上市計劃。同時,廣汽集團宣布將在2009年底批量生產與國外合作研發的自主品牌中高級乘用車,投產的樣車將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以及4月份舉行的上海車展中亮相。這也意味著在多年良性發展和資金積累以及融資途徑的放寬的基礎上,以往過度依賴國外品牌的廣州汽車工業開始了合資合作以及自主開發兩條腿走路,并掀開了發展的新一頁。
整車制造
今年廣州汽車工業沖刺產銷80萬輛
統計顯示,“十五”期間廣州汽車工業連續出現高速增長,產值和利潤年均增長幅度均超過50%。2005年廣州轎車產量躍居全國第二,并將在未來兩年以強勁的增長挑戰上海的第一地位。
在未來發展上,除了廣州本田、東風日產和廣州豐田三大整車項目將繼續穩步發展,這三大整車項目帶動的零部件產業也將隨之高速發展,而隨著廣汽自主品牌和廣汽現代商用車兩大項目的啟動,廣州汽車工業將正式完成一次戰略轉型,未來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堅持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同步發展;堅持乘用車和商用車同步發展,廣州汽車工業的發展由此更加健康,而不是僅僅依靠合資品牌轎車企業的發展。
據悉,廣州早就已經確立汽車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廣東省也已經將汽車業列入全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廣州市發展汽車產業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2004年汽車產量比1998年增長了28倍,產值增長14倍。2005年在全國汽車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廣州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完成產值849.48億元,同比增長34.2%,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5.4%。很多人認為,廣州打造“東方底特律”已經不再只是夢想。
目前,廣州已形成北有花都東風日產、東有黃埔廣州本田和本田出口基地、南有豐田基地的三大整車生產板塊并立的格局。在廣州南沙開發區,廣汽豐田30萬臺發動機項目也已啟動,廣州豐田10萬輛整車項目也已開始啟動。從2005年開始,以東風日產、廣州本田為首的日系廠商仍保持著驚人的增長率。
與此對應的是,2005年廣州市每百戶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由上年的4.0輛提高到6.3輛。可以預見,隨著廣州豐田項目推進和現代商務車項目啟動,廣州汽車制造業的產業布局結構將更為完善,汽車制造業的支柱地位將進一步增強。
2007年,廣州汽車工業就將全力沖刺80萬輛的目標。廣汽集團去年的產銷首次突破35萬輛,今年的產銷計劃為50萬輛,其中廣州本田為31萬輛,廣州豐田為15萬輛,加上地處廣州、廣汽集團參股的本田汽車海外出口基地。東風日產廣州基地則將在2007年沖刺25萬輛產銷計劃。如果80萬輛銷量計劃一旦實現,將對目前產銷一直高居全國地區汽車榜首的上海汽車板塊形成直接沖擊。
廣州市有關部門預計:2008年汽車產量超100萬輛,到2010年汽車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130萬輛,產值2000億元左右。到2010年,廣州汽車整車與零部件產值的比例提高到1:0.5以上,汽車零部件產值達到800億元以上。廣州將成為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基地之一。
廣汽集團募集資金打造自主品牌
作為全國汽車行業及廣東省最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之一,廣汽集團目前擁有廣州本田和廣州豐田等多家知名企業,生產各種型號的乘用車、商用車、汽車發動機和主要汽車零部件產品。
繼獲得國家開發銀行43億元貸款支持后,廣汽集團又計劃在今年重新啟動集團整體上市募集發展資金用于支持其在未來5年內(2006~2010年)的自主研發及相關項目投資,并搭建一個更為廣闊的融資平臺。
2002年9月,廣汽開始啟動集團整體上市步伐,但是由于股市跌入低谷加上汽車市場表現慘淡,該計劃在2006年初全面擱置。經過兩年多發展,廣州豐田項目的啟動加上廣州本田日益壯大,更重要的是,國內車市的整體復蘇以及股市進入全球牛市,廣汽集團重啟上市計劃。
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表示,隨著今年一批生產性設施的投入,與之前相比較,廣汽集團的凈資產總值已經由35個億增加到80個億。這是廣汽集團上市的利好因素,廣汽集團爭取在國內上市的同時,將不排除同時或者先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通過整體上市,廣汽集團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來打造即將啟動的自主品牌計劃。
張房有證實,廣汽集團將在2009年底批量生產與國外合作研發的自主品牌中高級乘用車,這也是廣汽集團“十一五”期間的戰略重點之一,投產的樣車將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以及4月份舉行的上海車展中亮相。項目將按目前廣州本田、豐田相當的規模在新廠中生產,目前該廠正在選址中。
在廣汽集團“十一五”規劃中,到2010年,廣汽集團將產銷汽車130萬輛,實現銷售收入達到2000
億元。明確要求要創建和培養廣汽集團的知識產權品牌,爭取到2010年整車產品中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貢獻率達到25%,并努力創建全國知名品牌,實現自主研發與品牌的重大突破。
結構調整 與韓國現代合作解決商用車短板
相對于鋒芒畢露的轎車板塊,廣州商用車主要以羊城汽車、駿威客車、廣州五十鈴為主體。駿威客車年銷量約3000輛,羊城汽車為7000輛左右,兩者相加產能僅1萬輛/年左右此外,這一板塊不僅量小,效益也每況愈下。為此,廣汽集團2006年先后完成與韓國現代集團簽約《廣州現代商用車項目合作基礎協議》和整合自主品牌商用車板塊。至此,廣州商用車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通道。
根據協議,韓國現代集團和廣汽集團合作成立的產能20萬輛的廣州現代商用車花都工廠的廠址已定在空港經濟園區,項目總投資約為12.4億美元,雙方各按50%的比例出資,預計到2010年生產各類商用車20萬輛,其中首期投入4.3億美元。這一項目有望今年動工建廠,屆時,合資公司將形成具有規模優勢的商用車整車、發動機及其主要零部件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銷售及售后服務的手段和能力;同時還將設立商用車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最終把該中心發展成為現代汽車全球主要研究開發中心之一。
零部件制造 400多家零部件企業落戶廣州
隨著本田、日產、豐田三大國際著名整車制造企業落戶廣州,廣州正成為國內重要的汽車產業聚集地。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車制造業的輻射帶動下,廣州汽車零部件產業群落已現雛形,進入蓄勢待發的大跨越時期。
廣州汽車制造業的迅猛發展,為汽車零部件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有力的市場支撐。2005年,廣州汽車制造業產值850億元,其中零部件產值只有95億元(不包發動機),發達國家整車與零部件的比例一般為1:1.7,而目前廣州汽車業零部件與整車的產值比率僅為0.1:1,配套率僅為8%,與發達國家80%的配套率有相當大的差距,說明廣州汽車零部件產業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圍繞本田、日產和豐田三大整車生產企業,已有近400多家外資零部件企業在廣州落戶。目前廣州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群落“三大體系四大組團”已形成:東部為開發區、增城、黃埔組團,其中僅開發區就有33家;北部為花都組團,有25家零部件企業,總投資達到20億元,還有41家正在洽談中;南部在廣州豐田成立后已經在南沙形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白云區也將形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廣州市政府大力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預計到2010年,廣州的年產汽車規模超過160萬輛,汽車工業產值達到3600億元,其中零部件產值達到1600億,占整個汽車工業產值的40%以上,整車零部件比例達到1:0.67。廣州的目標是承接國際汽車零部件生產的轉移,成為汽車零部件的“全球供應商”。
相關報道
廣州本田:07年產銷目標為31萬輛
廣州汽車工業逐步走向繁榮,廣州本田可謂是“旗手”?梢哉f,如果沒有廣州本田的發展和壯大,就沒有廣州汽車工業今日的繁榮。
很多人都知道,廣州本田是在廣州標致的廢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成立后,一度背負著“廣州不適合造汽車”的陰影和壓力。廣州本田成立后僅用9個月,就完成了1萬輛雅閣下線,令業界刮目相看;用一年多的時間,達到了年產3萬輛“雅閣”轎車的能力,盤活了原廣州標致近30億元的資產;廣州本田由此走出一條“少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的路子,創造了“廣州本田速度”。
廣州本田8年來滾動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從1999年實現年產1萬輛,到2001年生產5.5萬輛,再突飛猛進到2003年生產11.7萬輛,并且于2004年完成了年產24萬輛的工廠改造,2006年廣州本田第二工廠又正式投產,產能擴大為36萬輛。與此同時,廣州本田的產品從單一雅閣車增加到雅閣、奧德賽、飛度和思迪四大系列車型。
2006年廣州本田完成了年初制訂的產銷目標,累計產銷轎車26萬輛,比2005年增長13%,銷售收入將達到400億元,同比增長11%。2007年,廣州本田產銷目標定為31萬輛,無論對于廣州本田還是廣州汽車工業而言,這又是一個突破。另外,廣州本田強調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產品,還將與日本本田著手研究成立廣州本田新的研究所。
廣州豐田:為推出新車型yaris作準備
廣州豐田2007年的新目標是銷量達15萬輛,經銷商網點擴大到160家,以為2008年推出新車型yaris作準備。
2006年,廣州豐田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實現生產61304臺,超過了6萬臺的目標,訂單數更是達到了8萬多輛。同時,啟動了“廣汽TOYOTA”銷售渠道,認定經銷商116家。這些在國內中高檔汽車市場上,都創造了紀錄。
對于2007年15萬輛的目標,凱美瑞在產品上占有優勢。另外,廣州豐田保守估計2007年的訂單至少也在12萬輛以上,而2006年還剩余2萬多輛的訂單,能夠實現目標。
另據了解,廣州豐田將要生產的是新款yaris,并將同時生產三廂和兩廂兩個版本。
據有關人士介紹,與現有的威姿相比,yaris更大、外形也更加銳利時尚。新款Yaris采用了1.5升VVT-i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79kW,峰值扭矩達到140Nm,搭配5檔手動變速箱和4擋自動變速箱。在國外,新款Yaris還有1.0升3缸發動機、1.3升4缸發動機和1.4升渦輪增壓柴油機供選擇。
東風日產:在2007年前推出6款新車
在廣州汽車工業“三足鼎立”的版圖中,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所在地花都占有重要一極。2003年,日產與東風全面合資,成立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風神汽車被收入其中,更名為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
從2000年6月第一款藍鳥轎車下線,到2005年11月的第30萬輛下線,東風日產只用了5年多的時間。而從第20萬輛下線到第30萬輛下線,東風日產僅用了8個月;從第30萬輛到近日的第50萬輛下線,東風日產更是只用了14個月多時間,增長速度之迅速令人矚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日產2005年的發展,這一年東風日產推出TIIDA頤達和騏達,銷售量暴漲160%,達到15.7萬輛,成為當年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60.44億元,同比增長133%,順利晉級國內十大轎車生產企業。
2006年東風日產推出了升級后的新天籟,新車軒逸和駿逸。其順利完成了20萬輛的產銷目標,比2005年又增長了30%。2007年東風日產的產銷目標是30萬輛,這也是其中期事業計劃的最后一年。
東風日產宣布將在2007年前推出6款新車,2008年之后每年將投放1~2款新車。在東風日產的高速發展中,體現了內部融合和新產品的重要性。(作者:黃習偉
熊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