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紙醉金迷的夜晚,誰又會關注外面在發生著什么
地中海的風吹拂著我的臉。雖已是如夜時分,可海風并不很涼。身著黑色禮服,站在一艘足有四五層高豪華游輪的甲板上,身邊全是晃著香檳酒瓶的紅男綠女。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掌控著多家上市公司的公司高層,有前來戛納參加電影節的好萊塢明星,用句俗話說:“在這兒的,都是體面人兒”。這種在游輪上舉行的奢靡派對,電影節期間,每晚都有。船下面的碼頭上,“帕帕拉
齊”和“明星大腕”混跡在一起,碼頭邊的石板路,不時開來名貴的跑車,四周亮起急簇的閃光燈,人群里傳來各種各樣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那是又一個明星到達了。
這一晚,最盛大豪華的派對在筆者所處的游輪上舉行。媒體逐漸開始向這條船靠攏。壯碩的黑衣保安冷冰冰的看著那些舉著相機、穿著牛仔褲的陌生人。而船上,當晚幾十位受邀盛裝前來的嘉賓中,只有三個中國面孔:章子怡、她的貼身助理、和我。如果不是為了執行一項“特殊使命”,或許…… 或許我也會穿著磨舊的牛仔,舉著相機,蹲在岸邊,拍她們如何在這個奢華派對上露臉。或許我會在隔天的網絡里瀏覽有關于這場私人派對以及章子怡的娛樂新聞。或許同看這條新聞時,還會有人評點她的著裝,甚至于面帶不屑的罵她。但那都是在生活平靜安祥的日子里才會發生的事。海的那邊,祖國大地上一場劇烈的抖動和顛簸,讓這一切都改變了。
對于章子怡,或許是彼此間“拍與被拍”的經歷,讓彼此的心中,都生出了那么一份距離與隔膜。
她的所謂榮耀也好、張揚也罷,似乎與我的生活并無甚關系。
大家雖然沒少打照面,但還是屬于陌生人。
沒成想,在戛納的海灘,因為國內的一場地震,讓我徹底改變了對章子怡的——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