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3月4日訊 不久之前,青島市人民政府先后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青政發【2008】50號)、《關于采取積極措施穩定就業局勢的意見》(青政發【2009】2號),出臺的政策含金量高,涉及面廣,惠企惠民。為使廣大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全面了解掌握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效應,青島市勞動保障局相關負責人現行的促進就業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
????企業多招人、不減人或少減人
????1、企業吸納就業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各類用人單位新招用本市經認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協保人員除外),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且按規定為招用人員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實際在崗人數由財政給予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以上年度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照基本養老保險20%、基本醫療保險9%、失業保險2%的比例計算,每人每月約330元。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后補、按年撥付的辦法進行審核撥付,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屬于市內四區的,到市就業服務中心申請;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屬于五市三區的,到所在區市就業服務中心申請。
????2、困難企業不減員或少減員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使用失業保險基金對認定的困難企業支付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標準參照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確定,目前,市內七區每人每月420元,五市每人每月370元;社會保險補貼標準參照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執行,每人每月約330元。兩項補貼只能享受一項,補貼執行期為2009年,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3、職業中介機構介紹有關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可享受職介補貼。具備資質條件的職業中介機構免費介紹本市失業人員、協保人員及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用人單位為其辦理就業手續、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市內四區每介紹1名失業人員按200元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每介紹1名就業困難人員或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按300元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職業介紹補貼每半年申領1次,符合條件的職業介紹機構可于1月、7月到所在區就業服務中心申請。五市三區的補貼標準和辦理程序由區市自行確定。
????人力資源市場免費介紹就業
????今年以來,為減少就業崗位流失,切實解決好“就業難”、“招工難”之間的摩擦性失業問題,市勞動保障局組織開展了“信心2009—60萬就業崗位迎挑戰”系列活動,力爭年內收集發布就業崗位60萬個,其中穩定就業1年以上崗位30萬個,這些崗位全部實行網絡化管理。目前,目前,青島已舉辦各類招聘會93場,收集發布就業崗位15萬個。有求職要求的勞動者,可到各級人力資源市場進行求職登記,勞動保障部門將提供“一條龍”的免費服務,幫助勞動者盡快找到就業崗位。
????從事靈活性就業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
????對經認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和未就業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從事規定服務項目實現靈活就業,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從促進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其中,市內四區的靈活就業人員,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符合條件的人員,可到戶口所在的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進行申請辦理。五市三區的補貼標準和辦理程序由當地自行確定。
????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
????政府開發的公安協警員、衛生清潔員、勞動保障協理員等公益性崗位,以及社區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將優先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和未就業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對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以上年度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在相應期限內給予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補貼和一定的崗位工資補貼。目前,全市已開發公益性崗位2.1萬個,其中市內四區1.4萬個。2009年,全市將新開發公益性崗位5000個,其中,市內四區3000個。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增加就業崗位
????1、勞動者創業可享受稅費減免。登記失業人員創辦企業,凡符合相關條件的,可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的,按規定免收其他登記類、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符合有關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現行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可到當地稅務、工商部門申請辦理。
????2、放寬了工商注冊條件。符合法律規定的任何投資主體,注冊資本(金)達到3萬元以上的,均可投資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單位和個人投資10萬元以上的,可設立一人有限公司。申請辦理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的,一律不受出資金額限制。
????3、推行工商試營業制度。凡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復員退伍軍人等申請個體工商戶登記,除從事需前置審批的經營項目外,可申請試營業,核發有效期為6個月的營業執照。
????4、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扶持。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軍隊退役人員、被征地農民、殘疾人、隨軍家屬、返鄉農民工自謀職業從事個體經營的,符合條件的人員,市內四區的可到戶口所在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萬元;創辦企業的,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20萬元。對上述人員從事微利項目的,由同級財政據實全額貼息。
????5、提供開業資金扶持。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具有固定營業場所的,市內四區按每人4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自謀職業扶持金;在各類集貿、商貿市場租用攤位的,市內四區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給予經營場所租金補貼。以上符合條件的人員,可到戶口所在的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申請。五市三區的補貼標準和申領程序由區市自行確定。
????6、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對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招用登記失業人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實際創造就業崗位個數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獎勵。
????7、鼓勵參加創業培訓。從涉及創業的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和各類培訓機構中,認定一批具備條件的創業培訓基地,承擔創業培訓工作。對有創業愿望和培訓要求的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參加創業培訓,對培訓合格的,給予一定的創業培訓補貼。
????8、設立專項創業扶持資金。各級政府加大創業工作的投入,市財政預算安排1000萬元的創業扶持資金,用于創業孵化平臺建設、創業培訓補貼等項支出。五市三區也將分別設立創業扶持資金,規模不少于100萬元。
????實施專項培訓計劃提高技能水平
????1、實施“企業在職培訓援助計劃”。市政府拿出專項資金1000萬元,通過企業組織、政府扶持和個人參與的方式,組織企業開展在職培訓,對培訓合格的,由政府給予200—500元培訓費補貼;參加職業資格技能鑒定的,減半收取鑒定費,參加專項能力技能鑒定的,減按每人50元的標準收取鑒定費。具有培訓條件的企業,可自行開展培訓;不具備培訓條件的,由勞動保障部門統一匯總企業培訓需求,按專業進行分類,經企業同意后,安排具備資質的培訓基地組織開展培訓。2009年,全市組織培訓在職職工3萬人。目前,已組織部分大中型企業職工1.7萬人開展培訓。
????2、實施“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計劃”。以提高失業人員再就業能力、促進就業為目標,依托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積極組織失業人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對培訓合格的,發放職業資格證書,并按規定給予每人不超過800元的培訓費補貼。2009年,全市組織失業人員培訓2萬人。
????3、實施“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對本市農村勞動力和外來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經技能鑒定考核合格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按每人不超過5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費補貼;取得專項能力證書的,按照每人不超過2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費補貼。2009年,組織本市農村勞動力和外來農民工職業培訓6萬人。
????4、實施“城鄉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儲備培訓計劃”。本市城鄉普通初、高中畢業生到技工學校參加統一組織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取得畢業證書和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并在畢業后一年內與用人單位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可享受 50%的學費補貼,其中“低?!奔彝W生的學費全額補助。(記者 任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