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號”本次航程堪稱“史詩般的發現之旅”
“大洋一號”船長甄松剛帶領科研人員回歸母港
????青島新聞網3月17日訊 今天上午9點30分,圓滿完成我國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船緩緩駛入青島北海分局團島碼頭,來自全國18家單位的70余名科研人員和56名船員凱旋歸來。國家海洋局、中國大洋協會在碼頭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大洋一號” 船自08年5月22日起航以來,兩度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歷時300多天,共七個航段,先后有114名科研人員參與航程,累計航行達四萬六千多海里,創下了我國大洋科考時間最久、航程最長、成果空前的記錄。
????航程期間,“大洋一號”開展了深海底熱液區多金屬硫化物、深海海山區、富鈷結殼、深海洋盆、多金屬結核和深海生物多樣性等多項調查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特別是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共發現了十一個海底熱液區和四個熱液異常區。本航次的發現成果,使我國以海底熱液活動研究新興力量的身份在該領域站穩腳跟。
????本航次我國發現的海底熱液區主要分布在東太平洋快速擴張海隆赤道附近和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擴張洋中脊。這也是人類首次在這兩個海域發現海底熱液活動區。在東太平洋快速擴張海隆發現了5個新的活動的海底熱液區,其中4個熱液區總長達21千米,屬于超大型的海底熱液活動區。在西南印度洋超慢度擴張洋中脊共發現6個新的海底熱液區,并且世界上首次發現了一個以地幔巖為基底的多金屬硫化物區,科學意義重大。另外還包括約20千米的超大范圍的新型碳酸鈣“白煙囪”熱液區和極難被發現的非活動海底熱液區。(記者 任俊峰 攝影報道)
圓滿歸來
船員與家屬相見分外激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