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歐洲時報》日前刊文揭秘當今法國的“二奶”群落。文章說,法國歷史上,在合法家庭之外找情婦已成為傳統。“二奶”現象實際目前在法國相當普遍,一般獲得社會認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二奶”有些是迫于貧困,追求糊口或是享受,賣身求獲奢侈;而像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里的“二奶”,精神空虛上升到了首位;由此可說:此“二奶”非彼“二奶”。
文章摘錄如下: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大陸根據新《婚姻法》規定,杜絕了舊社會的納妾陋習,實行一夫一妻制,鼓勵青年人自由戀愛,在愛情基礎上建立家庭。隨著國家開放,經濟發展,社會風氣漸變,港臺商人大舉赴內地創業的同時,一些人包養起了情婦,人們戲稱為“二奶”。此風且越括越猛,逐漸蔓延到當地暴富業界和政府有權勢官員中,構成了錢、權、性三結合的不光彩交易。遙在歐陸的法國,同樣存在這一問題,盡管表現形式有異。法國的“二奶”們是怎樣在生活的呢?
歷史上的風流韻事
“二奶”在漢語里起初專指富豪、官員小室,同中國在八十年代出現的“第三者”,也即在法律承認的家庭之外男女間產生情感的“外遇”,不全相同。但近年已被作為“情人”的代名詞普遍使用。“二奶”現象實際上在法國也相當普遍,與中國情況不同的是,它一般獲得社會認可,不受公眾譴責,有些權勢人士往往還以“個人隱私”之名,受到法律保護,政界名人的仕途全然不會因為有緋聞受到牽連。
法國歷史上,在合法家庭之外找情婦已成為傳統,王公貴族后院個個有粉黛佳人或紅顏知己自不待言,文士騷客皆偷嘗禁果,十九世紀浪漫時代尤其盛行。文壇才子雨果最是風流,耄耋之年依然不斷沾花惹草,幾十年里公開與其固定“小室”朱麗葉?德魯埃漫游歐洲;現今巴黎協和廣場上象征斯特拉斯堡的石像,便是依此美人雕塑而成的。與此同時,雨果的妻子阿黛爾卻成了他摯友圣佩韋的情婦,有后者的自供狀小說《愛的歡樂》為證。
另一位浪漫派大詩人拉馬丁則和著名科學家查理的妻子朱莉在布爾熱湖畔發生“一夜情”,來年欲再赴會重溫,不料美人香消玉殞,遂有拉馬丁名篇“湖”(le Lac)留芳后世。今人去巴黎卡爾納瓦萊博物館(Carnavalet)參觀,可欣賞到有十九世紀“法蘭西第一美婦”之譽的雷卡密埃夫人(Mme Récamier)的肖像,須知,她就是法國大文豪兼外交家夏朵勃里昂的心上人,后者曾有勇氣與法蘭西皇帝拿破侖一世作對到底…… 嗚呼!這些本該受詛咒的情侶,卻一個個都成了才子佳人流芳百世。確實,沒有他們的風流韻事,也就沒有世界的經典浪漫文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