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 ——市財政局注重實踐促發展
????如何使財政工作成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推力,是今年以來市財政局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市財
????保增長:“三駕馬車”齊發力
????今年以來,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市財政局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方面各有加鞭之策。
????為不斷擴大政府投資,市財政局確定今年從預算內安排34.6億元基本建設資金,主要用于重大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同時,緊緊抓住國家代理發行地方債券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在各地需求量較大并且重點向中央投資項目和中西部傾斜的情況下,爭取國家獲準我市發行地方債券11億元,進一步增強了政府擴大投資的能力。此外,為鼓勵企業增加設備投資,全面啟動了增值稅轉型改革,當年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預計可達14億元。
????為積極引導消費需求,市財政局出臺了購買、銷售住房稅收優惠政策,居民首次購買住房契稅負擔大幅降低,銷售住房也不需要再繳納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根據農民新的消費需求,將“家電下鄉”補貼品種由原來的4類擴大到9類。同時針對農民反映的申報難、補貼慢問題,在補貼流程上推出了新的便民措施,簡化“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發放程序,加快財政補貼資金撥付進度。為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停征和緩征行政事業性收費92項,為企業和社會減輕負擔近6億元。
????在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不斷加快退稅進度,緩解企業資金困難的同時,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向財政部提出了11條調整部分節能型、資源型和高新技術產品關稅政策的建議,其中5條建議獲得采納。
????保民生:五大領域出實招
????今年以來,市財政局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重、富民優先,努力為人民群眾辦一些看得見、摸得著、促進科學發展的實事,在五大領域確保民生支出落到實處。
????圍繞“學有所教”,進一步完善了高校、中職、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免除了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的學費。
????圍繞“勞有所得”,支持實施“企業在職培訓援助計劃”、“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計劃”和“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計劃”,7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和農村勞動力將從中受益。
????圍繞“病有所醫”,全力支持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國醫堂和北部醫療中心建設,并進一步提高了新農合參合農民醫療費報銷比例,讓廣大農民切實得到新農合制度帶來的實惠。
????圍繞“老有所養”,安排3.6億元對企業養老保險給予補助,為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提供資金保障;安排資金為5000多戶困難老年人提供購菜購物、陪醫護理、整理家務等服務;同時,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引導各區市建設福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娛樂室”。
????圍繞“住有所居”,將市內四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標準,由16元提高到18元,并足額安排資金。
????保穩定:七項措施解難題
????針對企業用工需求減少造成的就業難和農產品價格下跌出現的增收難問題,市財政局主動與有關部門研究分析當前形勢,重點從以下方面入手,努力促進社會穩定。
????通過政府購買崗位和發放就業補貼等形式,重點扶持大齡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等弱勢群體實現就業,今年財政安排用于這方面的投入達到2.4億元。
????建立創業扶持資金3000萬元,實施“創業促進計劃”,預計今年將帶動20萬人實現就業。
????安排促進大學生就業資金2500萬元,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或對高校畢業生在見習基地見習期間和到農村參加“三支一扶”給予補貼,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建立創業基地,啟動建立100個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創業園區和20個農民創業園,對創業者提供場地、融資、信息服務、創業指導等支持,對培訓合格的創業人員,按照每人不超過6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保障城鄉居民最低生活,提高優撫對象保障水平,實行物價聯動補貼機制,緩解物價上漲對弱勢群體基本生活的影響。
????加大財政惠農補貼力度,進一步增加農業政策性保險、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并將棉花納入農作物良種補貼范圍,每畝補貼15元,此項補貼資金已爭取中央財政下撥我市,補貼資金將全部通過“惠農補貼一本通”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
????建立政法部門經費保障長效機制,新增公共安全支出3億元,全力支持“平安青島”建設。(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