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工會組織的“行政化”和“老板化”,使得職代會被虛置的情況比比皆是。在權利覺醒的“被時代”,被虛置的職代會確實有必要最先“醒”過來。 ????最近,一些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忽視職工民主權利、改制方案不公開的情況偶有出現,甚至由此而引發群體性事件。 為此,中華全國總工會14日發出通知,再次就企業改制中依法依規地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出強調。 ??? ????國有資產由誰處置?既不能交給全民,也不能任由企業話事,那么就應該是在國資委監督下的管理層來替企業做主,替職工表達意見。然而,這里面又容易產生問題,國企的管理層多數都是由上面直接任命的,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企業的意見、反映職工對企業改制的訴求,還是個疑問。以前有不少國企在改制過程中,就是在沒有獲得企業和職工支持的前提下,一意孤行,為了改革而改革,結果國有資產被低估、賤賣、流失,同時大批職工下崗。前不久的“通鋼事件”即是教訓。7月22日,吉林省國資委作出建龍集團控股通鋼集團的決定,7月24日就要通鋼上下執行。3天時間就想解決過去1300多天(即2005年通鋼改制以來)積累的矛盾,這可能嗎?而且改制根本都沒有征求通鋼近3萬名職工的意見,甚至連企業的管理者都沒有發言權,全憑上級的一言堂,這很難說得過去。 ????國企改制事涉職工的切身利益,在一些地方,一家幾代人的生計幾乎都依靠一個國企,理當慎之又慎。在剝除國企職工的身份紅利時,最起碼要考慮到其最基本的生存權益。但有些改制似乎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比如通鋼改制后,一些下崗工人的月收入不足300元,當其生存權受到擠壓后,長期積抑的矛盾自然也就隨之迸發。 ????審視時下不少的國企改制,有必要弄清這樣一個事實:職工不是反對所有的改制,而是反對改制過程的不透明,不尊重職工利益。事實上,這也是此次全總下發通知的出發點所在——企業改制方案應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職工的裁減和安置方案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未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的不應實施,既未公開又未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決定視為無效……說白了,就是讓職工真正對企業擁有發言權,對企業改制具有話事權,讓職工的利益表達渠道暢通起來,讓勞資雙方在改制過程中能合理博弈。 ????國企中的勞資關系如何合理博弈,職代會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工會組織的“行政化”和“老板化”,使得職代會被虛置的情況比比皆是,即便是國企改制中,有些工會連反映一下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都做不到,就更談不上與資方博弈了。因而,要讓職工的意見得到尊重,利益訴求得到表達,就必須打破職代會的被虛置。在權利覺醒的“被時代”,被虛置的職代會確實有必要最先“醒”過來。如何“醒”過來,靠職代會自身恐怕很難實現,只有依賴外部力量,賦予其獨立性,推動其“被覺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