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壓縮13個 人員減少4000多
????46部門“三定”方案框架敲定
????市編辦昨日透露,新一輪市政府機構改革加速推進:全市46個部門和單位的“三定”(定主要職責、定內設機構、定人員編制)方案框架已基本敲定,“十一”前正式印發。
????今年,我市啟動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六次政府機構改革。改革目標是:把武漢建設成為全國“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費最少”的城市之一。經過本輪改革,市政府直屬的行政機構由56個減為46個,直屬的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機構由12個減為9個。今起3年內,全市消化4000多名黨政機關超編人員。
????如何深入推動“兩型社會”建設?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是強大引擎,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全國率先突破。
????推動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武漢市商業銀行更名為“漢口銀行”,組建武漢農村商業銀行,9家金融機構在漢建立全國性后臺服務中心。
????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重組和困難企業的改制脫困。武重、武鍋、長動聯合重組的“武漢重工集團”掛牌成立,65戶困難企業完成改制,全市困難企業改制面達到88.07%,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6.9%。
????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堅持責任、權力和財力相匹配原則,合理劃分市、區兩級政府的事權與財權,向各區下放8類、35項經濟社會事務審批權限,增強了各區發展的積極性。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截至去年底,市政府各部門的審批項目由幾年前的2212項減為196項,精簡91%。出臺政府服務企業《若干意見》,開通服務企業綠色通道。
????一系列改革舉措,進一步促進政務公開,提高了行政效能。(記者 胡宗新 李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