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新聞網·獨家】 青島新聞網2月26日訊 昨日,青島市人大代表、李滄區區委書記傅明先接受了本網記者的專訪。在談到李滄區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思路時,他滿懷信心地提出:&ldqu 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 主持人: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市2010年工作的重點,李滄區作為青島的老工業區,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工作中將有什么樣的動作? 傅明先:轉方式、調結構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搶占制高點、爭創新優勢的必然要求,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李滄作為青島老工業區,轉方式、調結構的壓力非常大,2010年,李滄將重點把握“兩個關系”,做好“三個優先發展”,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 “兩個關系”:一是把握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把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當前任務與轉方式、調結構的長期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做到遠近結合、前后銜接,保持經濟發展良好態勢的連續性。二要把握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關系,李滄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必須堅決做好調結構的加減法,增加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比重,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升級傳統制造業。“三個優先發展”:一要優先發展商貿服務業和居民服務業。要加快打造集購物、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商貿服務業集群,增強商貿業的吸納力和輻射力。針對未來青島主城區大規模開發主要集中在李滄的實際,大力發展房產中介、裝修裝飾等居民服務業,培植一批小總部基地,提高居民服務業對我區經濟的貢獻度。二要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以大企業為龍頭,大力扶持和引進配套企業,支持他們通過技術升級和擴產改造,實現產能升級,提高稅收貢獻度。三要優先發展現代物流業,充分發揮蘇寧、九州通、蒙牛、魯抗醫藥等高端物流企業的集聚效應,加大物流業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力度,推動全區物流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扎實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 主持人:眾所周知,大項目建設能夠帶動地區經濟迅速發展,請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滄區在2010年的重點項目建設好嗎? 傅明先:2010年李滄項目建設任務非常艱巨,鐵路青島北站建設和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籌辦工作將全面啟動,金水路拓寬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將全面推進,僅住宅拆遷,2010年全區就需要完成近百萬平方米,是過去五年全區拆遷量的總和。李滄要加快調整結構,加快民生改善步伐,就必須實施項目攻堅,為此,李滄區委、區政府將2010年確定為全區的項目攻堅年,力求以攻堅的狀態、攻堅的魄力、攻堅的辦法,取得攻堅的效果。 一是加快世博園區建設。以舉辦一屆充滿創意、富有特色、令人難忘的園藝博覽盛會為目標,按照5A級景區的標準,加快引進和打造山東半島最高級別的旅游綜合體,帶動全區旅游業發展。加快園區周邊配套建設,啟動世博大道等道路改造,完善市政管網設施,確保世博園開發前、中、后期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二是加快鐵路青島北站建設。圍繞鐵路青島北站周邊1.9平方公里啟動組團的規劃、招商、搬遷、開發和配套等工作,推進12家企業和近7000戶居民搬遷,實施城市新客廳、濱海明珠、板橋商務中心等擁灣重點板塊招商,把鐵路青島北站區域建設成為財富聚集地、經濟增長極。三是加快金水路拓寬改造工程。完成金水路二期黑龍江路至重慶路段清場拓寬和管網建設,啟動重慶路至四流中路段拆遷工作,為金水路全線打通奠定堅實基礎。圍繞打造金水路商務產業帶,落實金水路業態布局規劃,加快打造青島主城區北部連山通海的景觀大道和經濟大道。四是加快商貿和物流項目建設。商貿業項目將以地鐵線開工為契機,加快總投資149億元的寶龍城市廣場、蘇寧電器半島總部、百通大廈、萬達商業綜合體、偉東城市廣場等12個重點商貿項目建設,增強商貿業的吸納力和輻射力,全面打造一站式購物天堂。物流項目將圍繞提高物流業發展規模和層次,抓好總投資11億元的潤泰石化、蘇寧等7個物流項目建設,加快構筑以大型物流基地為支撐、中小型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市場為補充的現代物流體系。 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主持人:幸福指數已經成為衡量區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李滄區在2010年提升全區人民幸福指數上又有哪些新的舉措呢? 傅明先:發展經濟的最終目標是改善群眾生活,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方面,今年,李滄區將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一是全力抓好總投資13.7億元的10類政府實事。配合做好市第三人民醫院遷建,推動建設擁有1000張床位的青島北部醫療中心,有效解決西部老城區“就醫難”問題。扎實開展擴大就業工程和民生救助工程,進一步提高困難群體安置率,加大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廉租住房保障金發放力度。對6個社區進行綜合整治,改造破危陋房74棟,對20個社區進行亮化,完成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2000戶、天然氣改造6000戶,新增可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使建成區供熱率由53%提高至60%,力爭用3年時間對建成區具備條件的居民全部實現供熱。二是加快“兩改”項目建設。抓好8個重點“兩改”項目建設;重點推進綠城二期、萬科、中海、嘉凱城等改造項目;完成灣頭、大棗園、尤家、李家庵等社區3000余戶居民的回遷;啟動東興村、楊戈莊二期、石溝、曉翁村、西流莊、坊子街等社區改造。三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推進總投資31億元的7個基礎配套類項目建設,實施遵義路綜合整治和銅川路、中嶗路等道路打通工程,將路網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86公里提高到3公里。實施夏莊路車站搬遷,建設李村河峰山路橋,將向陽路橋和京口路橋改擴建納入計劃,逐步打通棗山路、深圳路,緩解李滄中心商圈的交通壓力。 全面打造綠色環保新城區 主持人: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于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李滄區在做好環保工作、改善居住環境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 傅明先:生態發展模式是最優化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李滄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李滄要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必須在生態建設上實現質的飛躍。要堅持有序開發與合理保護相結合,全面落實生態城區建設規劃,切實抓好環境綜合整治、綠化美化、節能減排等工作,把李滄建設成為山明水秀、環境優美、百姓充滿認同感和歸屬感的生態新區。 一是做好城區綠化工作。結合世博園建設,大力實施老區增綠、新區建綠、路河擴綠、山體補綠、庭院創綠、建筑垂綠、見縫插綠工程,積極參與綠色青島創建活動,為生態李滄建設注入活力。做好全區綠地系統規劃,實施李村河、大村河上游景觀綠化工程,按照500米見綠的要求,加快節點綠地建設步伐,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7.9%。二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加快李村河、樓山后河整治工程,逐步對剩余河道進行治理美化;在白泥污染治理的基礎上加快濱海公園建設,完成地上綠化,加快景觀建設,開拓西部居民的親海空間;對43條道路鋪設雨污水管線,完善李村河和樓山河流域排水網絡,污水處理率由45%提高至60%。 全面實施政府工作精細化管理 主持人:李滄區將今年確定為精細化管理年,請問這一思路是怎樣產生的?具體來說怎樣實施? 傅明先:當前,李滄已進入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工作鋪開面大,任務量重,拓展領域多,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工作中還存在程序不夠規范,態度不夠嚴謹,制度不夠健全,運轉不夠流暢等問題,與新時期、新目標、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究其原因,關鍵在于管理不夠精細。為此,李滄區將今年確定為精細化管理年,全面強化政府工作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事有人管、責有人負、銜接順暢、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高質量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李滄區委、區政府要求各部門、單位和街道辦事處將精細管理的理念貫穿到各項工作中,突出抓好四項重點工作:一是精心實施“4321”模式,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常抓“四大整治”,即常抓對新增違法建筑、道路運輸撒漏、城區道路日常維護、占路經營的整治。強化“三個治理”,即強化對居民社區樓院環境衛生、道路施工工程周邊環境、城區重點區域周邊環境的治理。突出“兩項工程”,即實施亮化景觀整治工程、園林綠化景觀整治工程。落實一項機制,即 “一日兩巡查”、“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一季一總結”的“四個一”工作機制。二是確保“八個嚴控”,力促工程精細化管理。嚴控招投標程序、拆遷征地管理、工程資金監管、工程質量管理、安生生產管理、施工現場管理、施工進度管理和工程驗收交接,建立建設項目全過程、無縫隙的運行機制。三是著力“五個規范”,加強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規范管理制度、資產臺帳、處置程序、資產運營和監管信息,提高國有資產管理質量和效率。四是做到“五個加強”,嚴格財政精細化管理。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健全預算編制體系。加強預算執行管理,規范執行程序,硬化預算約束。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嚴格收入征管、考核。加強財務管理,實現賬務核算制度化、規范化。加強財政監督,建立全覆蓋財政監督機制。(青島新聞網記者 張以波 李濱 高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