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明星朋友們的故事 因為趙薇,Kim才為內地的讀者認識。但其實他在香港娛樂圈的名氣非常大,他的客人兼老友可以是梅艷芳、林憶蓮、林青霞、張曼玉、關之琳、趙薇等重量級明星,再看下他羅列當初Kimrobinson Salon開張剪彩數不清的免費出席明星便知,他同一眾藝人的感情有幾Friend!很多人都說,發型師是“The God ofGossip(八卦之神)”,Kim知道的八卦肯定不少!訪談中的Kim用手指向南都記者比劃出一個“5”、一個“3”,笑道:“我可以做你爺爺了!我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再繼續浪費時間去八卦并不是一件聰明的事,必須要尊重客人和朋友。”盡管不再刻意去八卦,但一旦談起一幫親密的明星朋友們,他依然很開心坦誠地分享了與多位明星朋友的情誼。 最懷念:為梅艷芳設計百變形象 一旦提到他一大扎數不過來的明星朋友,“A nita M ui”這個名字就很自然地進入談話。兩人的合作始于梅艷芳復出舞臺舉行演唱會,當時(注:1994年)的梅艷芳主動聯絡K im,邀其擔任演唱會發型顧問,自此兩人多年來合作無間,直至梅艷芳最后的舞臺演唱會,為她擔任發型師的依然是K im。兩人除了是工作上的好拍檔外,私底下更是好朋友,每次K im的發型屋開幕,致電給梅艷芳總是一Call即到,從未有推辭。 助手Jonathan告訴南都記者:“K im最開心就是和A nita M ui(合作),因為她是很創作的、可以carry(各樣不同造型)。”在2003年一連8場的梅艷芳告別演唱會上,這位百變天后無論服裝還是發型都令人難忘,因為接受化療,那時的梅艷芳已經幾乎掉光頭發,所以K im為她設計了不同假發———垂落直發、復古卷發、前衛短發、金色馬尾等被一一搬上舞臺,K im說當時的阿梅對假發款式沒有特別要求,還開玩笑說最重要是不能在舞臺上甩落假發。 重提梅艷芳這位因病離開的朋友,K im的眼神中透露著憂傷:“當她確定有癌癥時,那是一段非常非常悲傷的時期,同時我媽媽也被確診有癌癥。我體會到媽媽當時的感覺,因此也很真實地感受到A nita是多么孤單和不開心,盡管她很少跟人說起,但我知道那時她的感受。”而當時的他可以為梅艷芳做的就是“聽她傾訴并分享她的感受,集中在一些開心的事情上,讓她感覺好一些。” 最老友:與林憶蓮友情珍貴 在K im的明星朋友列表中,SandyLam林憶蓮是不可抹去的名字,他們兩個之間是認識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也是工作上的固定拍檔,更是志趣相投互相欣賞的畫友、一起逛街吃飯的親密朋友……K im就曾如此描述林憶蓮:“她就如一顆無瑕鉆石。”K im說幫sandy做發型用了很多的創意:“可以說,在舞臺上我徹底改變了她,她真人很簡單,但是在舞臺上會有很多不同的嘗試,我喜歡讓她變成最靚。” 最興奮:曾幫戴安娜王妃設計發型 英國已故前王妃戴安娜到香港訪問,他們找了K im去給她做頭發,她唯一要求是不要給她設計一個太引人注目的發型,“她擔心媒體對發型的注意會轉移她到訪香港的焦點。那是我這么多年來最愉快最興奮的一次工作經驗,為一個全球曝光率最高、最出名的女人做頭發,何等榮幸。” 最烏龍:不認得奧黛麗·赫本 最讓K im難忘的明星顧客還有奧黛莉·赫本,“她出席紀梵希退休前的最后一場服裝表演,我師傅找我去給她做頭發。我不認得她,還埋怨為何叫我為一個老太婆做頭發。聊天時知道她是奧黛莉·赫本,我差點昏過去。” 他的傳奇:澳洲鄉下仔成亞洲頂級發型師 因為明星們而被大眾熟悉的K im,本身的經歷也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從澳洲鄉下仔到香港孤身奮斗,成為娛樂圈最受歡迎的明星發型師,從人生高峰到瞬間破產,再到被明星們支持東山再起——— 足可以寫成一本勵志的傳奇小說。 80年代,幾乎晚晚都在TVB 或者正如Kim點的那杯regular cof-fee(普通咖啡),說起曾經的自己,K im也用“簡單普通”去形容:他出生于澳洲西部一個郊區農場,14歲時因為經常陪媽媽去城里的發廊做頭發,隨手在發廊里做些事來解悶,從此賺到一份周末兼職并慢慢地開始成為全職“美發師”。 1974年,17歲的他在朋友邀請下首次離開家門到了香港發展,他在香港呆了一年后,就去了巴黎、倫敦進修,等到1980年再回香港,開始了他在這個娛樂圈里的傳奇故事。 因為當年香港的發型屋都是比較傳統的上海理發店,作為第一批將外國發型技術帶來香港的鬼佬發型師,K im受到了明星們的青睞。重提當年“很多明星等著自己”的時光,他又說了一次“so lucky”,并手舞足蹈比劃曾經的忙碌:“有些時候會很緊張!我去TV B,有十四五個人等著我,他們不是在準確固定的時間來比如一個人5點來,一個5點半來,一個6點,這邊‘哎呀,阿K im啊’,那邊又是‘哎呀K im’,全部亂曬。那時我工作很努力,幾乎每晚都在TV B,每晚都工作到很晚。” 發廊破產了,大明星們請他到家里去做發型 隨后,K im的事業規模越做越大,他在亞洲六個國家開設了發廊,還投資搞雜志、化妝品、美容學院等,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來臨,他的事業瞬間從最高處跌落,所有發廊都倒閉,他突然變成了身無分文甚至負債的失敗者。 但即使是在他最低落消沉的時期,梅艷芳、林憶蓮等大幫明星依然給他很大支持,“他們幫我的方式就是讓我繼續幫他們做頭發,去他們家里做頭發。”在破產一年之后,林青霞向丈夫邢李火原引薦了他:他到他們家里,為他們的朋友做發型,邢李火原發現他能夠把這些如此師奶LO O K的朋友搞得非常有型,于是決定邀請他參與SalonEsprit的創業。于是他獲得了卷土重來的機會。但在Esprit,他只負責管理工作,并不親自幫人做發型,這讓他最終萌發了要有自己的發型屋的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