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資金“變臉” 檢測設備成“擺設”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部分項目追蹤 ????河南省審計廳最近一項審計調查顯示,近幾年該省投資建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項目,資金多次被擠占挪用,已建成的縣級農產品質檢站,多數也沒有正常運轉,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擔憂。 ????挪用食品檢測??睢 敖ㄞk公樓買小轎車” ????河南是農產品生產大省。為保障食品質量安全,讓百姓“吃得放心” ????這些食品安全項目的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如何?近期,河南省審計廳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結果查出一系列突出問題。如尉氏縣農業局挪用相關項目專項資金19.62萬元,購置北京現代越野轎車一輛;息縣農產品質檢站違反相關項目資金管理規定,拿出其中部分資金,用于發放項目儀器設備驗收人員補助。 ????更令人費解的是,作為相關項目主管單位,河南省農業廳自身也挪用項目資金446.4萬元,用于省農業廳新辦公樓建設。 ????一些地方或部門擠占挪用專項資金,加之地方配套資金成了“空頭支票”,使食品安全項目進展緩慢,或淪為“半拉子工程”。 ????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因專項資金被挪用,至今無法投入使用。河南省審計廳調查時,該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23.6萬元,僅占總投資的6.35%。 ????該中心主任陳叢梅說,相關項目資金都是由省農業廳直接管理,省質檢中心并不清楚如何使用?!皬d里使用這些資金干什么,也不會給我們下級打招呼?!?/p> ????對此,河南省農業廳財務處負責人受廳長朱孟洲委托向記者解釋說,廳里對這個項目的資金進行了統一調劑使用,除了購買儀器設備,改擴建實驗室外,考慮到想把辦公場所和實驗場所分開,就挪出一部分用于農業廳新辦公樓建設。 ????據河南省審計部門介紹,專項審計結束后,部分被挪用資金已歸位,一些地方和部門正在進行整改。 ????上百萬元的檢測設備 閑置成了“擺設” ????調查發現,不僅食品安全檢測項目的部分資金被挪用,一些建成的相關項目也成為“擺設”,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只是上級檢查時“裝裝門面”。 ????據河南省審計公告披露,列入此次調查范圍的12個項目中,有9個項目已完工并可投入使用。但除了濟源市農產品質檢站外,其他8個縣級質檢站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農產品殘留農藥速檢,主要設備至今不曾啟用。 ????一套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國家投入的大量專項資金,竟然變為“擺設”,原因何在? ????唐河縣農產品質檢站檢驗科科長劉長磊說,此次項目購置的檢測儀器設備,總價值300萬元,功能齊全,不僅可以檢測農藥殘留是否超標,而且可以檢測重金屬含量。但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等,“他們過去都沒有接觸過,有的甚至沒有聽說過,自然也不會使用?!?/p> ????“為弄清這些設備的用法,站里專門派人到北京和廣州學了兩次,對一些操作比較復雜的機器,現在已能正常開關機,并進行一些簡單操作,但還沒有進行過正式檢測,也不能出具檢測報告。”劉長磊解釋說,“有的機器開一次成本得一二百元,我們工作暫時也用不到?!?/p> ????尉氏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主任李慧玲也表示,相關檢測設備買回來后,如何維護,要打電話向上級有關部門請教。而且,有些儀器的運轉成本很高,有的光預熱就得幾天,耗材也很貴,所以很少使用。 ????“關鍵問題是培訓工作不到位。”唐河縣農產品質檢站站長楊亞黎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項目很好,實際工作也很需要,但人員培訓跟不上,行業監管跟不上,等于沒用。 ????不能再讓消費者光吃“帶蟲眼的菜”了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引發公眾高度關注,顯示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已由“吃得飽、吃得好”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轉變。但河南農產品質檢項目建設中的問題顯示,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依然很多,急需引起重視。 ????“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領導眼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還沒被擺到突出位置,仍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所以才敢挪用資金建辦公樓,才會出現大量設備閑置問題?!焙幽鲜∩缈圃河嘘P專家說。 ????“這也暴露出相關項目的規劃存在一定問題?!焙幽鲜徲嫃d有關人士坦言,“沒有根據農產品區域布局、產品種類等實際需要合理設置檢測網絡,存在一定盲目性,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p> ????河南省審計廳發布的審計公告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盡快組織對檢測人員的技術培訓,確保建成項目正常運轉,同時加快推動建成項目的技術認證工作。 ????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因為缺少食品檢測設備,部分消費者甚至把蟲子當做“檢測工具”,專門挑有“蟲眼”的蔬菜購買,因為“蟲子吃的菜農藥殘留肯定不超標”。 ????為此,一些專家呼吁政府部門強化食品安全項目的監管,加大問責力度, 不能再讓消費者光吃“帶蟲眼的菜”了。(記者 李鈞德、李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