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衛生部下發《關于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要求自2009年11月開始,公立醫院中的所有三級醫院都要開展預約診療服務,二級醫院也要逐步開展這項工作。然而,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預約掛號率依然偏低,受益面窄,使這一便民措施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效果遠未達到預期。 ????預約集中“大專家” ????8月30 日,山東省立醫院門診部預約室,一張“預約數量”清單顯示:“李 ????“預約掛號主要集中在幾位知名的‘大專家’,預約其他醫生的也有,但很少。”省立醫院門診部主任祝筠介紹,自醫院實行網上和電話預約以來,預約號由剛開始的每天 10 人左右,已經上升到100 多人。預約最多的是中醫科主任醫師李克勤,醫院設立了兩部預約電話,患者還經常反映打不進來,從這周到下周的三次門診均已約滿。 ????記者在省立醫院、濟南市中心醫院、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幾家醫院采訪發現,目前絕大多數預約掛號僅集中于少數醫院的極少數知名專家身上,再就是口腔科、產科、眼科的部分復診病號的現場預約,預約掛號總體呈現預約量少、面窄的特點,所占門診量的比率偏低,絕大多數患者并沒能感覺到預約帶來的方便和實惠,甚至一些患者還不知預約掛號是怎么回事。 ????不擠的(醫院、專家)不用約,擠的約不上!醫院缺少推廣預約的積極性,已使預約掛號走到了可有可無、進退兩難的境地。 ????排隊掛號等候一樣不少 ????8月 10 日,東營的患者王利坤(化名)中午12:00就趕到了濟南一家醫院,準備下午找省內某知名眼科專家復診。憑著一周前就預約掛上的號,雖然見別的病號都早早地在掛號窗口前排隊等候,自己也沒急著往前擠。 ????等到下午1點多醫院上班開始掛號,王利坤再排隊跟著到窗口前,拿到的已是18 號,到二樓門門診又排隊等候了兩個多小時,直到下午4:00多才見到專家。 ????其間,他詢問現場的醫務人員和患者,才知道“預約掛號沒有優先權,也要排隊!”“別人來得早,都已經自發排好隊了,預約的來了也不能插隊,不然現場掛號的就不愿意。” ????“本以為預約掛號能節約時間,沒想到反而誤了事。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來了直接現場掛號呢。”從醫院出來,王利坤后悔地直搖頭。 ????對此,省千佛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唐吉友認為:“相應的預約服務跟不上,與直接掛號沒有多少區別,來了掛號、交費、排隊一樣都不能少,時間上并不能做到隨到隨看,還多了一道打電話的‘預約’程序,自然推不開。” ????在預約掛號規則里沒有“預約優先”,相應配套規則、措施設計的滯后和缺失,缺少了預約的激勵機制,是目前預約掛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預約僅是第一步 ????“預約掛號僅僅是患者就診的第一步,如果僅僅局限于個別知名專家,解決不了‘看病難’。”在英國生活多年的唐吉友指出:誰來預約、誰來接受預約、病人到醫院后如何辦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解決。 ????有關人士認為,醫院預約電話不能等同于訂餐、訂房電話,更不是查號臺,來個電話訂下來就算完成了,而應該有個互動、問診的過程,醫院方面要仔細詢問了解病情,完成初步問診、分診服務,科學、合理安排、引導患者就醫,讓病人找到最適合的醫生,減少就診的盲目性。 ????由于當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普遍偏低,又缺少社區全科醫生的幫助,患者直接預約,不但要求接線員具有一定的臨床醫學知識,熟悉病情,而且還要熟悉醫院每個醫生的情況,才能讓患者少走彎路。 ????然而,據記者調查,在電話、網上接受預約環節,雖然一些醫院專門設立了接線室,但接線員往往是新招聘的年輕人,對醫院的基本情況都不熟悉,只能起到接電話的作用,使科學導診、分診功能在這一環節喪失。而且目前全省尚缺乏一個統一的省內、院內醫療信息綜合平臺,很難實現醫患互動,一旦醫生、病人時間安排發生變化,無法及時溝通。 ????據記者對美國門診診療流程的觀察,可以概括為“預約分診,全程導醫,分級診療”和“病人不動,醫護動”兩大特點:首先,在預約環節,通過接受預約人員的詳細問診,不僅能“削峰平谷”,使病人均勻分布到各個時段,防止過分集中,又能根據病情找到“最適合”的醫生,實現合理分診;其次,病人一旦到醫院后,就全程由護理人員根據病情特點,引導到相應的診室、找相應級別的醫生,除確需X 光、CT 、磁共振等大型醫療設備檢查和手術需病人走動外,一般病人均不需再到各處奔走,全由醫護人員實施、完成診療活動。而一些病人較多的知名醫生,也因嚴格的分級診療,門診壓力并不太大,更不會有“大專家看感冒”的情況發生。這些理念和作法對我們應該有借鑒意義。 ????為此,唐吉友呼吁:只有把預約掛號作為整個就診流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深入的流程再造,使服務更加完善、配套,才能保證這一便民、利民措施真正惠民。 (王 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