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次以改革為基調,漲價為實質的行為。”針對發改委就階梯電價征詢社會意見,對外經貿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專家王煒瀚對本報表示,基準電價如何厘定是爭議的焦點,但無論如何居民低電價時代行將結束。 ????10月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階梯電價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就電量檔次劃分提供了兩個選擇方案。第一檔電量分別按照覆蓋70%(全國平均每月110度)或80%(每月140度)的居民家庭的月 ????觀察上述方案,除第一方案第一檔電量電價保持基本穩定之外,電價上漲成為必然。調價后,居民電價負擔的大小取決于基準電量高低。 ????基準電量不應一刀切 ????征求意見稿公布以來,基準電量的取值成為討論的熱點。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吳鐘瑚說:“基準電量的核算必須考慮地域和季節差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南北氣候環境不同,居民用電量差別很大,甚至同一地區冬夏季節用電量也不同。”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蘇城鎮居民每月每戶平均用電量為192.5度;2009年遼寧每戶家庭平均每月的用電量為130度;2008年濟南城鄉居民每戶月均用電量為152.35度。 ????吳鐘瑚說:“階梯電價的基準電量需要因地而異、因時而異,使其在不同情形之下公平、公正。例如,對于冬夏用電量差別較大的地區,可以選擇折中方法確定基準電量。” ????面對爭議,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出面解釋稱,“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的兩個方案,只是規定各地應按70%或者80%的覆蓋率去確定各地分檔標準,但相同的覆蓋率下,各地具體電量分檔標準會所有不同。” ????吳鐘瑚建議,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居民用電的比例不斷增加,階梯電價選擇的基準電量應隨之提高,以滿足居民正常合理的需求。此外,在水電、風電等資源豐富的地區,國家應該提高基本用電量,鼓勵居民對清潔能源的使用,防止居民因電價提高而選擇高碳能源。 ????拷問合理性和科學性 ????對于階梯電價設計理念和所要實現的目的,國家發改委稱:“主要是考慮建立三個方面機制:一是合理的電價機制;二是公平負擔的用電機制;三是促進節能減排的機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 ????然而,電價調整的一大后果是電網企業收入大幅增加。有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根據2009年的數據測算,按居民階梯電價方案一,供電行業的收入和凈利潤將分別增加147億元和110億元;方案二則將分別增加118億元和88億元。 ????按照國家發改委安排,電網企業增加的收入將主要用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彌補節能減排等環境成本增支因素,包括脫硫成本增加等;二是用于居民用戶電表改造支出;三是彌補由于燃料成本上漲增加的電網企業購電成本。 ????顯然,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在內的電網企業將成為改革的最大贏家。吳鐘瑚表示:“電網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增加成為必然,關鍵在于資金如何管理和使用。這就需要國家加強對電網企業財務成本的監管,除上述三方面用途外,還應用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社會公共事務投入等方面。” ????在電網企業高收益面前,階梯電價政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亦面臨公眾的拷問。 ????“電力作為壟斷行業,其成本理應得到監管,實現公開透明,這是社會允許它們維持壟斷地位的底線要求。否則,我們不能區分調價是合理成本的增加,還是維持或提高壟斷利潤的要求。”王煒瀚說。 ????而在10月13日,國家發改委坦言,“本次公開征求意見主要內容是建立階梯電價機制,國家沒有組織對各地電網企業成本進行監審。” ????另有學者表示,包括電力在內,壟斷行業的專業技術與部門經濟知識同樣是壟斷的。“政府決策部門,尤其是價格部門缺乏獨立的、具有足夠行業知識的人才隊伍。在政策制定過程通常需要來自壟斷行業的人士參與。政策不受壟斷企業的影響不是容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