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15日稱,中國在完成大規模的義務教育普及任務之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任務更為迫切。她表示,“未來10年的教師質量決定著中國教育的成敗。” 陳小婭是出席在此間舉行的“教育發展戰略與教育質量”石家莊論壇時說這番話的。該論壇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美國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等共同主辦,石家莊市政府承辦。 陳小婭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主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基礎教育階段的受教育人口超過2億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基礎教育從宏觀管理體制到課堂教育教學都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刻改革,并全面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實現了快速發展。 “但優質教育的短缺和創新教育的不足使得中國教育適應社會變化發展、提高質量的任務十分艱巨。”陳小婭表示,未來10年,中國的基礎教育將把提高質量作為優先領域。 陳小婭同時指出,中國1000多萬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教育的要求,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成為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 陳小婭表示,近10年來,中國教育部組織實施了全國性的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教師得到了5年一個周期的全員培訓。未來10年,中國政府將完善開放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和教師培訓制度,實行更為嚴格的教師準入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薪酬,招募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教師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