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晚櫻、波斯菊、樸樹……鹽堿地上長出了150余種植物!昨日,記者從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悉,該區歷時兩年已建成400余萬平方米的生態濕地修復項目,一系列以親水文化為主題,具有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和體驗性的濱水空間已經展現在人們面前。 ????三塊原生態濕地完整保留 ????據介紹,高新區將用地比例鎖定在了3個三分之一上,即生態綠化用地三分之一,生活配套用地三分之一,高新技 ????河道保持常年有水 ????膠州灣有著不可多得的濕地地貌,區內主要有葫蘆巷和羊毛溝兩大水系。昨日下午,記者在高新區看到光羊毛溝的河道就寬達120米,平均深2米。“這兩條河流都是季節性河流,但強大的蓄水能力完全可以保障常年水量充足。比如在夏季,降水很多時,我們通過水泵抽出多余的水,水量控制在2米以內。到了冬天,降水少時,這些蓄好的水還能完全滿足需要。”高新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處理土壤經過5道程序 ????在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種植物下的土地,都不是一般土壤,而是經過5道工序特殊處理的。在鹽堿地上種植物,得想辦法控制住鹽堿度,高新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別看是簡單的一棵樹,下面土壤處理可是相當麻煩的。做完軟路基處理后,先布設盲管,再鋪上30厘米的碎石,碎石上面是5厘米稻草,稻草上面再鋪上混合土和種植土。即便是種植土也得經過檢驗,PH值控制在6.8至7.4之間,如果化驗不合格不能進來。” (記者 原野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