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南京一初中“頒布”多項規定:學生上課期間不準看電視,周末在家不準看湖南衛視,建議看中央電視臺;生日不能跟同學過;不能使用電子產品,包括PSP、手機、電腦、MP3、MP4等。這些規定被家長發上網,引發爭議。 ????新華網10月23日報道 周末不準看湖南衛視!生日不可請同學一起過!不許使用手機、MP3、MP4!昨天,一位網友將其近日開家長會的經歷發上網,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 ????孩子今年很不容易進入一所熱門中學上初一,前不久第一次開家長會,大家都很重視,結果老師在會上發布了N多規矩,讓家長一一記錄。“我聽到很多嚴格的要求,有的很不錯,有的‘雷’了我。”讓不少家長產生疑問的規定主要有三條:一是上課期間(周日~周四晚上)不準看電視,周末在家不準看湖南衛視,建議看CCTV-2、CCTV-10、CCTV-9。“這些可都是什么經濟頻道、教育頻道、英文頻道,剛初一13歲左右的孩子會喜歡嗎?”二是生日不能跟同學過;三是不能使用電子產品,包括PSP、手機、電腦、MP3、MP4等。“老師特別講到了手機和電腦,要求家長別給孩子準備電腦和手機。”發帖的網友表示,能夠理解學校這樣做的出發點,盡量杜絕外界干擾,讓孩子把心都放到學習上來,可是其方法值得商榷。“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書呆子嗎?現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我也明白,但是老師哪來這些奇奇怪怪的要求?我覺得只要孩子對學習感興趣,能念好書肯定是必然的,這樣壓榨式教育不是沒有用,我只是覺得不人道。快樂是很重要的,即使念好了書,孩子心理扭曲了,不快樂了,你們還會被孩子愛戴嗎?” ????[爭議一]周末不準看湖南衛視 ????力挺方:“超女”、“快男”不能做青少年偶像 ????“上課期間(周日~周四晚上)不準看電視,周末在家不準看湖南衛視”是引起家長們口水仗最多的一條規定。“我絕對支持學校的做法,這樣管得嚴的學校我們家長才放心。”孩子在南京某校上初二的家長周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在實驗班,老師也有類似的規定。“什么‘超女’、‘快男’啊,最吸引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可是那些超女、快男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青少年的偶像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能被孩子們效仿嗎?”家長王先生也力挺學校的規定,他認為,與其讓孩子去看那些瘋瘋顛顛的節目不如多看書。“好多綜藝節目都是以揭人隱私、取笑他人娛樂觀眾,比如《快樂大本營》里的幾個主持人里就有專門做‘小丑’被人消遣引起笑點,還經常揭露明星的隱私,脫鞋量身高,這樣‘惡搞’節目不利于青春期孩子價值觀的形成。” ????拍磚方:和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多好 ????“明令禁止說不準看哪個頻道的學校我是第一次聽說,真的長見識了!周五是《天天向上》,周六是《快樂大本營》,周日是《勇往直前》,應該說是屬于全國娛樂綜藝節目中的翹楚,我自己就挺喜歡看的,能開懷大笑,干嘛要限制孩子看呢?”一位女性家長認為,孩子一周學習下來弦繃得緊緊的,一共只能看兩天的電視,也就這幾個節目好玩可樂一點,到底有什么不適合初中的孩子看?又不是放什么少兒不宜?孩子同樣在上初中的家長姚先生認為,湖南衛視的節目不敢說有多少教育意義,但是也沒有到不準看的地步,有的時候覺得《天天向上》節目中很多東西還是能從笑里品出點內容的。 ????[爭議二]生日不能跟同學過 ????力挺方:容易互相攀比浪費錢 ????“這個規定很好啊,我的孩子現在上小學,現在他們班特別流行送一種品牌的進口糖果,哪個孩子過生日就要買很多送給同學一起吃,很容易發生攀比的心理,會給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同學造成負擔。”一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家長說。“我們家條件就一般,那種糖果買一下要100多元錢,可是不買又會給孩子自尊心造成傷害,現在統一規定不能過生日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孩子上初三的一位家長認為,請客吃飯其實是成人世界中人情往來的一種表現,對于這么小的孩子來說學習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肯定學習受影響。“花的其實都是家長的錢,一過生日請吃飯至少幾百元沒有了。” ????拍磚方:初中生也需要社交 ????“初一的孩子其實算的上是小大人了,他們也有好朋友、社交圈,生日希望跟小伙伴一起過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為什么要人為壓制呢?大人只要適當引導就可以了,一起過生日也可以非常有意義!”一位家長說,她兒子生日,孩子會帶上幾個好伙伴去古林公園燒烤,自己燒烤非常有意思,費用也不高,2個大人4個小孩才用掉200元。“我們和孩子的好朋友也打成一片,氣氛非常融洽,兒子后來很開心地告訴我,他的好朋友也非常喜歡我們。”一些家長認為,也許老師是考慮到一起過生日會過分鋪張浪費,那只要提醒家長注意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明文規定不準孩子們一起出去玩。 ????[爭議三]學生不能使用手機、電腦、MP3 ????力挺方:至少一半有手機的孩子上課上網 ????一位初中班主任告訴記者,她在班上也明文規定不能用手機。“現在手機的功能太強大了,我有一次偶爾上百度貼吧,發現班上竟然有很多孩子上課的時候還在發帖,暗地里一調查真是嚇了一跳,至少一半有手機的孩子上課的時候還在用手機上網。”現在這個老師所在的學校明確規定手機平時要沒收,如果沒收就不歸還,要是情節輕點學期結束家長去領。一位初二孩子家長告訴記者,以前兒子買了一個手機,結果一個月下來竟然發了上千條短信。“太可怕了,他的精力要花多少在手機上?我們原來給他買手機是為了安全著想,現在發現副作用更大。” ????拍磚方:電子產品的吸引力堵不住 ????“現在是信息社會,沒手機電腦怎么行?不是說老師一紙規定就能禁止住的?”家長周先生的孩子就是個電腦游戲迷,曾經他也為了孩子把家里所有的電腦賣掉,結果就是孩子偷偷跑到網吧、別的同學家玩,還學會了撒謊。“現在我知道了堵是堵不住的,我干脆允許他玩,但是有規定,如每天多長時間,學習進步可以有獎勵時間等等,還給他報了一個編程班,讓他把玩游戲的興趣轉移到其他方面,效果還真不錯,進入學校信息學競賽小組了。”夏女士也認為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堵是堵不住的。“我們沒有辦法讓孩子回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古代,那就坦然迎接一切高科技帶來的改變,我就提倡孩子用MP4聽音樂放松,還可以聽英語練口語,挺好的。”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