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資料圖:怒吼中的SH1型155毫米52倍口徑輪式自行火炮。 2010年11月月出版的《簡氏防務周刊》有一期登載專門介紹緬甸軍力的文章,作者是該刊駐泰國記者薩繆爾-布里斯(Samuel Blythe)。文章以“多事之秋”為題,提到俄羅斯向緬甸出售了大量軍事裝備,包括米格-29戰斗機、米-24攻擊直升機和米-2運輸直升機,印度則提供運兵車、巡邏艇等裝備,中國除了售予K-8教練機之外,還 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簡氏說,1988年緬甸軍政府接管國家權力后,緬甸軍隊的防務預算增加,加大裝備采購。防務開支總計占到整個國家GDP的5-10%,占據中央政府財政預算的50%。此外,近幾個月以來,緬甸軍隊看似增強了軍事硬件裝備的采購,盡管有關交易協議的細節知之甚少,但是僅僅采購和裝備的新式的空中平臺(軍用飛機和直升機)一項就將接近10億美元,這一數字占到緬甸2009年GDP的6%。過去兩年來,采購的總價值或超過20億美元,而其中一些采購包括階段性的協議,付款方式或者通過以貨易貨,或者通過優惠貸款。這些舉動看起來是由于內部和外部的安全憂慮導致,包括近些年緬甸與泰國和孟加拉國邊境地區的領土紛爭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