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交通堵塞之外,已經背負著一線城市高房價的中國人還發現,一些二三線城市逐漸出現了“一線房價”。“借錢也要先買套房子!”剛剛從北京回到西安的王輝說,“這里房價漲得這么快,得早下手。” “看病難”在一些中小城市同樣存在。烏魯木齊市民王海英早晨5點起床后,便匆匆趕往新疆中醫院排隊掛專家號,而當地上班時間是上午10點。 “我去的時候已經有十幾個人在排隊了。”王海英說,5年前 一些專家指出,近些年,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向城市的快速集中,使城市、特別是大城市越來越不堪重負。當人們逃離大城市轉向中小城市生活的時候,實際上同時也把大城市的壓力轉移到中小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復制或被傳染了“大城市病”。對此,不少部門和專家已經表示,要警惕二三線城市患“大城市病”。 為了防止“大城市病”的重現,中國許多中小城市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少辦法,“新城區”“老城區”“城市西擴”“市中心東移”等等,都是各地應對“大城市病”的努力與實踐。 一些城市在反思“大城市病”的同時,開始追求“幸福指數”、“健康城市”、“綠色城市”,以減少“大城市病”的深度傳染。 許多中國政府官員已經意識到,當今中國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并不簡單取決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還取決于當地的自然環境、居住條件、安全狀況以及市民的精神狀態等。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重慶市計劃用兩年半時間解決“十件民生大事”,以提升重慶人的“幸福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