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堵車畫面截圖。 吉林省長春市則將創建“健康城市”作為治療“大城市病”的一種選擇,力爭到2012年,使市民健康素質、環境健康水準、社會健康評價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而江蘇省江陰市、河南省平頂山市等一些地方政府則把“幸福指數”納入到了對當地官員的政績考核中。 杭州市自2008年5月推出城市免費公共自行車后,許多公共自行車的“壽命”大大縮短。但有專家認為,把公共自行車騎壞了,從 在中國東部,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人把戶口從城市反遷回農村的“逆城市化”現象。專家分析,“逆城市化”有助于解決城市空間壓力等“大城市病”。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關于“十二五”的規劃建議提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注重以人為本、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安全實用、突出特色,強化規劃約束力,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城市藍皮書》預測,大約在“十二五”中期,中國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將首次持平。對傳統農業大國而言,這是極其深刻的變革。從這個意義說,有了和諧城市,有了宜居城市,才有國民幸福。 而中國建筑科學院原院長王有為則建議,各地在構建“綠色城市”中要走本土化之路,根據當地氣候、環境、資源、經濟和文化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資源建設“綠色城市”。(賀占軍馬揚 姜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