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中國養老現狀:公辦養老院住不進 民辦院住不起

來源:搜狐新聞-- 2010-12-21 10:47:54 字號:TT

  冬日暖陽映射在香山腳下,連續的寒潮天氣過后,北京的氣溫已開始回升,這也讓香山周圍又恢復了往日的喧囂。但這一切,與香山附近一家養老院的老人們似乎并無關聯——他們的世界一切都是安靜的。

  李鳳清老人的老伴拄著拐杖安詳地坐在愛慕家養老院的坐椅上,這位83的老人已經開始失憶,只是偶爾,他才能夠想起當年南下廣州造槍造炮的烽火往事,大多數時候,他就那樣靜靜地坐著……

  兩位形影相吊的老人背后是一組日益龐大的數字:截至2009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1.67億人,占總人口的12.5%,占全世界老齡人口的1/5,成為世界上唯一老齡人口過億的國家。據預測,到2035年,每兩位老人,對應僅有1名孩子。老齡人口的迅速增加,對我國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障及社會倫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的養老現狀令人堪憂,僅從城鎮養老院嚴重不能滿足日益老齡化的需求就可窺見。私人養老院費用昂貴,公立養老院嚴重不足,家庭養老問題諸多。住不起、住不進、住哪里,正成為城市老年人的養老心病。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如果養老困局未能尋得中國式破解,最浪漫的事,未必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住不起——

  民營養老院環境好,但是價位太高

  位于香山腳下可仰望整個景區的愛慕家養老院已成立兩年。是北京地區規模比較大的民營養老機構,比較具有代表性。12月17日下午,記者走進了這所養老院。

  置身其中,時間凝固了一般。看上去,這里更像是一個度假會所。兩棟洋房式的賓館樓窗明幾凈。在一個樣板標準間里,擺放著兩張席夢思床,中間是一個臺柜,上面有固定電話,還有一個緊急感應器。壁掛電視,空調、衛生間,還有一個陽臺。可以說,賓館里有的這里一切都有。

  工作人員劉婧梅告訴記者,這樣的一個房間,一個月要5000多元,還不包括吃。這里有兩名大夫和一名護士專門負責老人的健康,每天都要給老人測量血壓等常規身體指標。一天24小時都有專人值班,他們會緊盯著感應器。

  這個養老院還有一個月一萬元的房間,里面的裝潢均為宮廷風格,歐式的靠椅、壁爐,高級洗浴間,一共兩間臥室,兩個衛生間。大陽臺,獨立小院子,里面設有搖椅。

  李鳳清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對這里的環境和服務非常滿意,“但實事求是講,價位貴了些。”

  李鳳清原籍河北,在廣州一所中心小學當了幾十年老師,他的老伴是原六機部的高級工程師,解放前就南下,屬于離休,膝下四個女兒,兩個在廣州,一個在澳洲,一個在北京。由于夫婦兩人都是北方人,還是更喜歡北京的生活和飲食,于是回來了。

  李鳳清說,剛開始來的時候住在女兒家里,女兒女婿對他們非常好,可是外孫每天要彈鋼琴,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房間里彈。兩個老人一則心臟受不了,二來兩人也怕打擾外孫練琴。兩位老人一天就坐在房間里,常常大氣不敢出,大眼對小眼。

  于是他們搬到了女婿在昌平的別墅里,可是偌大的別墅里只有他們倆和一個保姆,“湊桌麻將都湊不齊,而且老伴目前逐漸失憶,需要多和人說話。”于是李鳳清老人就找到了這個養老的地方。他們打算在這里住到春節,尚未最后決定住在這里。

  據養老院的劉秘書介紹,這個養老院只收養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價位在北京算中上,不能說是最高的。

  記者了解到,住在這里的老人都是比較高端的人群,分別來自協和醫院、新華社以及北大等高校的離休教師。

  住不進——

  公辦養老院床位緊張,根本住不進去

  與愛慕家一墻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這是一所民政局下屬的公辦養老院。從外觀上看,環境與設施與新建的愛慕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當天下午,大門緊鎖,里面鎖著一條狂吠不止的狼狗。

  據住在愛慕家的老人介紹,他們第一時間想去的還是公辦養老院,因為在這些老人的觀念里,國家辦的正規,而且一個月不到3000元的費用也比較少。但一咨詢,根本排不上隊。

  “去公辦院得排隊,床位太緊張,一排就排到后年去了。”78歲老人劉天慶告訴記者。

  床位緊張是老人們提及公辦養老院難以解決問題的第一個原因,但劉天慶這位原北大教授告訴記者,公辦養老院的服務質量也是個大問題。他的獨生子目前在美國,他們也不愿去美國。因此他退休后就早早住進了養老院,最早就去了位于北京祁家豁子的一家號稱樣板的公辦養老院。

  “到里面一住發現比之前想象的差遠了,我吃了他們餐廳一頓飯,拉了半個月肚子。”劉天慶憤憤地說,見個院長比登天還難,一個老人在電梯里摔倒了,辦公室主任看都沒看一眼就走過去了。

  雖然記者無法核實到老人所說的是否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可以想象,他在那個養老院一定有不愉快的經歷。

  據了解,北京市現有養老服務床位數不到4萬張,只占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為5%至7%。

  解難題——

  中國式養老破局,需中國式解決之道

  劉婧梅是愛慕家養老院的一個工作人員,出生于1987年,剛畢業半年。雖然她十分熱愛養老事業,但是她自己并沒有打算未來將自己的父母接到養老院的打算。

  她告訴記者,來這里的老人都具有一定的修養,但并非都能轉變觀念,但凡是子女把父母送來的,老人普遍心情沉郁,而自己主動來的,心情才比較平靜。

  中國具有重視親情與團圓的傳統,在中國的價值觀里,將父母送去養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選擇去養老院,起碼在目前,還不能說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盡管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并不具備家庭養老的條件。

  “我不會送父母去養老院的,條件再好也不能讓去,護理人員再好比得上家人么?”在外企工作的齊陽告訴記者。但他也知道,這樣的表態相比社會的現實更像是口號式的表態。因為他即將面臨兩小養四老這一普遍現實。他和妻子剛剛首付80萬元買了一套房子,每個月付6000元月供后生活已經很緊張,很難把父母從山東老家接過來贍養。而且,妻子家的兩位老人也已經退休了。

  “兩小養四老是未來中國最大的養老困境,”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為,中國式的養老困境必須尋求中國式的解決之道。

  一些人提出社區養老可能是比較符合中國城市養老現狀的一條道路。不同于傳統家庭養老和養老院機構養老,“社區養老”除接受家庭照顧外,主要依托社區提供的居家養老網絡和義工自愿養老服務,兼具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優點,被認為是當前最為可行的選擇。全國政協委員何小平說,“老人住在家中,但是養老服務卻是由社會來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顧。”

  同為全國政協委員楊超也認為,社區養老作為家庭養老的重要補充形式,具有醫療服務專業化、社區規模體系化、資源配置成本低等優勢,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國基本養老的需求。

  夕陽下,李鳳清老人叫醒了在歌聲中沉睡的老伴,她說原來設計槍炮的老伴現在記憶力越來越差,為了避免他擔心,自己經常告訴他們只花了2000元來住這里。

  “我們的住宿費只有2000元,你就別操心啦。”李鳳清大聲在他耳邊說,“咱們有房子,還花2000元住這啊。”老伴囁吁著……

  ■采訪手記

  關心老人就是關心我們自己

  車輝

  采訪中,心里一直有這樣一個感覺:社會發展真是快,快得我們都來不及看到,有些特殊群體與問題就已經出現了,而我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應對。

  即將或已經到來的“銀發狂潮”就是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這個狂飆猛進的社會是不是可以略微地停下腳步,審視下過快前進的過程,是不是有些東西比冰冷的數字更加重要,比如社會福利的跟進,比如收入分配的更加合理,比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再比如大量出現的可能會遭遇老無所依的老年群體。

  海淀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完全依靠政府包辦養老是不現實也不科學的,需要拉開層次,依靠市場資本投入養老。誠哉斯言。只是,我們在教育、醫藥衛生各相關領域有過似曾相識的博弈,政府包辦還是完全交給市場,在當下國情下,似乎兩種極端都已經印證了效果不理想。

  目前,在問題暴露的比較嚴重的醫療教育領域,回歸公益化,民辦公助的改革已經達成功識,并在穩步推進中。而養老的問題卻似乎剛剛開始被關注,既然有如此多的前車之鑒,我們應該盡快拿出問題的解決之策。讓我們將腳步稍微放緩一些,認真審視下這個并非馬上就出現但不久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民營的價格高,有時過分以盈利為目的的服務會變味,而政府包辦回歸計劃體制更是倒退,沒有效率。一些專家提出社區養老,引入社會志愿者是一個辦法,國家應給予扶持。

  這一切措施的背后,都要有一個態度,社會發展應又好又快,既要GDP、大樓,也要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領域的齊頭并進,有的時候,步子慢下來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讓我們補齊短板,畢竟這決定著經濟發展的質量。

  讓社會的步子慢下來,關心下老人,關心他們的今天,也就是關心我們的明天。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宣城市| 黑山县| 泗水县| 蒲江县| 鄢陵县| 金溪县| 曲阳县| 中超| 攀枝花市| 威信县| 连江县| 台东县| 炉霍县| 西乌珠穆沁旗| 晋城| 台州市| 茂名市| 南川市| 澄迈县| SHOW| 四子王旗| 崇左市| 从化市| 玉树县| 加查县| 内乡县| 青岛市| 漳州市| 临海市| 务川| 时尚| 洪雅县| 武冈市| 苏州市| 嘉定区| 呼和浩特市| 舟山市| 师宗县| 万宁市|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