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日前,財稅和房地產領域的專家受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房產稅不宜普遍征收,該稅種將為地方政府提供穩定稅源。
房產制度改革之初免征房產稅
房產稅,屬于房產保有環節的稅種、財產稅的范疇。上個世紀80年代,鑒于城鎮土地屬于國家所有,使用者沒有土地所有權,我國將城市房地產稅分為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兩個稅種,并于1986年頒布了房產稅暫行條例。條例規定,對個人所有非營業用房產免房產稅。
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當時沒有進行住房市場化改革,人們住的是公房,個人擁有住房很少,所以個人自住房免稅。
住房市場化私人房產激增
1998年,我國實施住房市場化改革,住房開始貨幣化,房地產市場日趨活躍,我國房地產市場形勢已大不相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介紹,1998年私人購房面積占城鎮住房竣工面積的30%,而現在這個比例已達到70%。
劉劍文指出,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亟待房產稅改革與之相配套。“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研究推進房地產稅改革,這意味著改革已提上日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指出,我國財產稅破題也可以從房產稅入手,而且房產稅都到了必須改革的階段。此外,房產相對而言是透明度較高的財產,而房產稅最容易把握、可操作性最強。
專家稱可緩解地方財力緊張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教授高萍說,近幾年房產投資或投機漸多。通過對面積大、價值高、套數多的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可促使收入和財產合理分配,縮小貧富差距。
高萍告訴記者,除了調節收入分配,房產稅也將為地方政府提供穩定的稅源,一定程度上緩解地方政府財力緊張矛盾。劉劍文建議,房產稅應用來提供公共服務或公共品。
稅收征管制度需根本性變革
從1986年國務院頒布房產稅暫行條例至今有20多年,其間,對個人住房恢復征稅問題一再被提及,但終因各種原因而被耽擱下來。
從國際經驗及公平、規范的角度看,房產稅應對個人所擁有的住房普遍征收。很多專家表示,由于我國地區之間等原因,普遍征稅條件不成熟,只能分步推進,可先試點,以后逐步擴大到全國。
專家建議,房產稅出臺應考慮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科學合理地設計稅負水平,要考慮納稅人的承受能力。
對于啟動試點面臨的挑戰,高培勇說,中國目前的稅收征管機制是建立在對“間接稅”征收的基礎上,而房產稅屬于直接稅范疇,稅收征管制度設計與房產稅不匹配,這要求對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