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委員體驗】 ????一年花了1.5萬元高速公路費 ????“收費太高了。”劉玉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提交該建議,是因為自己有切身感受。 劉玉光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他說,平時經常駕車到外地出診,一般都走高速公路,加上周末自駕游等,一年下來,高速公路費花了1.5萬元左右。 這和他在國外看到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劉玉光說,他曾在美國、歐洲很多國家待過,這些國家很多高速公路都是免費的。“在美國,高速公路基本不收費。從法國到德國的高速公路,也不收費。”劉玉光說,經營性公路收費主要理由是還貸,但是,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不允許其挾壟斷地位損害民生、民權以謀取暴利。公路管理政策的最大原則,應該是確保公路的公益性、公用性,確保公路的公益性特征不扭曲,惠及民眾,惠及我國經濟發展。 不久前曾有報道稱,目前像中國這樣采取收費公路政策的國家和地區有60多個,但中國收費路段和車輛通行費遠高于其他國家。有數據顯示,全球目前收費公路總長約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占總公里數的70%。而在美國,總里程為9萬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中,只有8.8%為收費路段。“我們在許多方面大喊與國際接軌,但是,許許多多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政策卻與國際脫軌,其中就包括高速公路。”劉玉光說,高速公路已成為“高價公路”。 【收費還貸】 “建設模式”背后是管理之亂 同時,劉玉光認為,目前高速公路管理存在許多問題,“收費公路的管理混亂問題,越來越成為公路上公開的毒瘤和腐敗”,高速公路不高速仍然足額收費、發生堵塞時收費人員少提示、信息服務效率低下、只管收費不管疏導車輛等壟斷不作為比比皆是。 這就不得不提中國高速公路的建設模式。1984年,中國第一條收費高速公路開通,此后,“貸款修路、繳費還貸”幾乎成了所有中國高速公路的“建設模式”。“在國外,高速公路更多是政府投資修建的。在政府財力不足的情況下,由企業投資建設、經營,無可厚非。”劉玉光說,不得不承認,中國這種“建設模式”讓中國的高速公路得以迅速增加,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據了解,目前山東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突破4000公里,居全國前列。 但是,問題出在隨后的管理上。“一方面要監管,另一方面也要給建設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但現實情況是,收費合法不合理,很多公路光說收費還貸,但收了多少,收來干什么了,外界都很難知曉。一個典型例子是首都機場高速公路。該公路立項時被定為“政府收費還貸公路”,貸款全部還清后就應停止收費。但建成收費3年多后,機場高速被轉為上市公司,重新核定30年收費期限,性質轉為“經營性公路”。2008年,審計署將首都機場高速收費定性為“不合理,但不違法違規”。根據審計署報告,該路總投資11.65億元,其中銀行貸款7.65億元,但從1993年到2005年底,收費已達32億元。 劉玉光建議,應該公示高速公路建設費與每日收費情況,同時公示公路建設費用、還貸期限、收費還貸比例等情況,“如果已經還清貸款了,應該剔除還貸方面的收費,轉而只收有關工作人員、維修管理等方面的費用”。 【事關民生】 “高價公路”增加生活負擔 “很多人認為,高速公路收費是開車人的事,其實不是這樣的。”劉玉光說,“高價公路”增加了社會的負擔,“也關系到每個家庭餐桌上的飯菜和幾乎所有日常用品”,比如其會增加物流成本。春節前,為了抑制物價,國家要求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結果此前很多大幅上漲的蔬菜等農產品在價格上立刻作出下降的反應;還比如,“天價公路”會增加旅游等方面的成本。“天價過路費”事件起源于一起司法案件,該事被曝光后,除了案件本身,各界很快將指責的目光轉向高速公路的收費和管理。 正如劉玉光所言,在今年1月舉行的“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上,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就表示,中國各種過路過橋費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1/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也表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8%左右,比2005年僅下降了0.3個百分點,該比重比發達國家高一倍。另外,世界銀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披露,中國車輛通行費占人均GDP比例超過2%,居世界首位。 劉玉光認為,“高價公路”大大加重了中國企業商品的成本,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障礙,不僅大大提高了區域之間的物流成本,阻礙了區域間經濟的互補,還嚴重影響了公路的利用率和運輸效率,制約了旅游、運輸等與交通行業密切相關的行業的發展。 【解決之道】 法定傳統節假日應取消收費 “天價過路費”案件被越來越多地引到高速公路的收費上后,有關部門開始表態“要降低高速公路收費”。 在1月份舉行的“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上,交通運輸部綜合司副司長蔡玉賀就表示,正在研究以高速公路等為主的收費體系和以普通公路為輔的不收費體系,并稱,國外很多收費公路可以收90年甚至100年,中國目前收費公路最長的年限是30年,因此下一步降低公路收費標準,將采用延長收費時間來實現。1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對“天價過路費”作出回應,稱“我們在研究逐步建立一個穩定的、低標準的收費系統,這個收費使老百姓能夠承受。當然,收費政策要公開、透明”。 劉玉光認為,目前,中國還做不到完全取消高速公路收費,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中國經濟日益增強,國家已有能力做到高速公路減免收費。因此,他建議“法定傳統節假日取消高速公路收費,逐步過渡到周六、周日取消高速公路收費”,“比如,春節、元旦、五一、十一、中秋等國家法定節假日,高速公路應該免費,而且把其常規化,不像現在這樣,春節要免費了再臨時通知。” 春節期間,山東全省的高速公路也實行了免費,時間是從農歷臘月二十九20:00時起到第二年大年初一20:00時止,“實際上享受到免費的人不是很多,這個時間段有多少人會開車上高速公路?應該是國家放幾天假就免費幾天”。劉玉光認為,其實如果算算大賬,國家不會吃虧,“高速費是免了,但大家都開車出來旅游,消費將大大增加,其他方面的收入會遠超高速費”。 對于通過延長收費年限的辦法來降低收費標準,劉玉光直言是“換湯不換藥”,“只是用更長時間來分攤,分攤到了更多人”。他同時建議,因道路維修影響正常速度行駛時,應降低收費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