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2011年青島藝考考場內,大連工藝大學在此招生,吸引了不少美女考生前來報名。報考服裝表演專業的學生們正在進行形體觀察等考試。
各方評論:“藝考熱”充斥著對藝術的異化及功利化
是什么原因促使藝考一年比一年熱?對此,北電表演學院副院長王勁松稱,這幾年國內電影產業發展,中國正在逐漸成為電影大國,所以促使很多學生都對電影產生興趣。還有很多少年有那么一個夢想,希望能通過藝考鍛煉自己。
《光明日報》一篇文章指出,藝考的白熱化在相當程度上,與社會環境的推波助瀾是分不開的。有的家長不惜花費重金希望孩子大紅大紫,一些媒體大肆渲染和炒作“一夜成名”,還有很多人更是將當明星看成名利雙收的捷徑。
“藝術熱”使得藝考生規模日益龐大,由于藝考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有藝術生招生考試以來,不少學生都將藝考看做是上大學的捷徑,不少學生面對高考選擇“半路出家”的,將大量的財力投入到藝考培訓中。
吉林大學負責自主招生的一位老師分析說,考藝術的人逐年遞增與高校招生有關。有些高校盲目擴招,增開新專業,造成每年藝術畢業生劇增,遠遠超出了社會需求。不少藝考生臨時突擊,進行魔鬼訓練,只是為了上大學,并非真正喜歡藝術。
《中國青年報》指出,“藝考熱”的高燒不退并非是好事情,這其中充斥著對于藝術的異化以及功利化的思想。
“不能對藝考期待值太高”,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于丹說,“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條路,要想清楚選擇這條路跟自己的未來之間是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