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袖珍嬰兒王姝涵的頭還沒有成人的拳頭大 1斤3兩有多重?不過兩三個蘋果的重量。近日,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接收了一名胎齡約23周、出生時體重只有670克(約1斤3兩多)的女嬰。昨天,記者前往醫院探望了這位沒到圍產期便出生的袖珍嬰兒。 出生時皮膚“半透明” 昨天下午,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里,新生兒科主任肖志輝正站在一個蒙著藍布的暖箱旁,仔細看著監測數據。揭開藍布,一個渾身赤紅、約2個成人巴掌大小的“迷你”嬰兒出現在了記者眼前:鵝蛋大小的腦袋、成人小指般粗細的手臂,指甲蓋大小的腳掌和手掌,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如此小巧玲瓏。 據肖志輝介紹,女嬰名叫王姝涵,今年2月1日出生,她的母親大約懷孕23周就生下了她。王姝涵出生時體重只有670克,身長30厘米,連呼吸都很困難,模樣比現在還小一號,渾身上下胎毛濃密,皮膚是半透明的。“嬰兒過早出生發育不完全,皮膚非常薄,甚至一用力都可能擠破,透過皮膚能隱約看到內臟器官。” 各類臟器發育不全 肖志輝告訴記者,一般孕婦的妊娠期為40周左右,胎兒出生后重量在6斤以上。而小姝涵的母親由于在懷孕期間患上了“重癥子癇”,導致小姝涵在母親肚子里呆了大約23周就出生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小姝涵身體的各種器官都沒有發育完全,特別是呼吸系統,可謂是生命垂危。“嬰兒出生后無法自主呼吸,我們采用了簡易呼吸機輔助她呼吸,并把她安置到了醫院里最好的一個恒溫恒濕暖箱。”肖志輝說,在隨后一周里醫院配備了4名醫生和七八位護士,24小時輪班陪護在小姝涵身邊,這才讓她安全度過了最危險階段。 那么身體極其虛弱的小姝涵如何進食呢?肖志輝說,考慮到小姝涵消化系統發育不全,他們采取了“針筒喂奶”:即將牛奶注入針筒中后,一點點地滴入小姝涵的嘴巴里,一般一頓的“飯量”為0.5到1毫升,一天8頓。同時醫生們還通過輸液的方式給小姝涵補充營養,經過1個多月來的精心護理,如今的小姝涵不僅生命體征穩定,體重更是增長到了800克。 仍未度過危險期 據肖志輝介紹,在目前醫學界,正常嬰兒的體重在2500克至4000克之間,1000克以下為超低體重嬰兒,出生概率在1%以下,而670克幾乎是一個體重極限,小姝涵這么輕的出生體重在國內可以排進前三。 但與此同時,超低體重嬰兒的死亡率也非常高,達到了30%以上。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至今接收過最輕的嬰兒體重是770克左右。肖志輝說,小姝涵只有再挺過十七八周的時間或是體重增加到4斤以上,才能算是勉強度過了危險期。而危險期過后,與正常嬰兒相比,小姝涵更容易發生腦功能不全、顱內出血、腦白質發育不全等疾病,其智力、視力發育也可能會受到早產影響。不過就目前而言,小姝涵的一切生命體征都很穩定。 ( 快報記者 何寅平 實習生 蔣文龍 文/攝 ) |
上一篇:國產進口奶粉無差異難消公眾疑慮
下一篇:約一成學齡前孩子有語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