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青島風水起名內幕 揭秘青島風水起名內幕 算命先生,也就是市民常說的“半仙”,又漸漸從古裝電視劇走入我們生活中。而他們現在也有了一個統一的稱號——風水師,不但為他人起名、算命、看風水,而且還開班收徒,廣納“有緣人”。但是記者在調查發現,在該行業無門檻、無監管的情況下,許多騙子混跡于“風水師”的行列中,在賺取令人咋舌的咨詢費、培訓費后,卻沒有為處在迷茫中的市民給出有價值的建議。 埋下“風水瓶”成全家“公敵” “自從風水師給我指點后,我沒得著好不說,還成了全家的公敵,只要家里有點啥事就全賴到我身上,真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說起自己找風水師看風水的事,市民王先生不住地重復 “后悔”兩個字。前年因為生意不順,他請了一名風水師給家里看風水,結果風水師認為他們家的墳地的布局不好,需要調一下。于是,王先生按照風水師的指點,將裝有生姜和醋的罐頭瓶埋在了墳地中指定的位置。沒想到,這成了王先生“噩夢”的開始。 在埋下“風水瓶”后不久,王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被陌生人莫名暴打了一頓。此后他的大姐先是攤上了官司、隨后大哥又被公司降職、小妹兩口子出現了感情危機……出現了這些問題后,大家把責任一致推到了他身上,說他破壞了家里的風水,王先生自此也成了家里誰都不愿見的“公敵”。“花了1000多元錢,反而落下了這么多不是,這風水師就是大忽悠。”王先生憤憤地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像王先生這樣迷信風水的人不在少數,特別是一些個體企業的業主,不管是選址、取名、開業擇日往往都會請教風水師,但是花了大筆金錢、有了“高人”指點后許多人的生活和事業卻并沒有因此而“時來運轉”,但迷信帶來的注意力轉移和高度敏感的心態卻成為了許多人事業發展的 “絆腳石”。 記者調查 “風水卡”遍布醫院周邊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風水師”這一行業開始走向 “產業化”,其服務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許多“風水師”的生意都是從“搖籃”就開始做起。市婦幼保健院附近的小商店中除了婦嬰商品外,風水師用于宣傳的風水卡片也被店主擺在了顯眼的位置推介。“拿一張吧,這師傅不錯,孩子的名字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家小店的店主熱情地向記者推介說。 記者按照卡片上的地址,在臺東的一個小巷中找到了這家起名館。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這家所謂的起名館也是一家嬰兒用品商店,從小孩圍嘴到睡袋一應俱全。只是在店內收銀臺的一角,擺放著一塊“中華易經協會理事”的牌子。 風水師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分工明確,妻子開網店賣衣服,從事風水這一行9年的他則是專門為人提供風水服務。“你看看,這都是我為家長們起的名字,現在很多人都來找我。”這名風水師得意地指著桌角寫滿字的白紙說。他起名的費用為400元一次,在服務期間他會根據孩子的生辰八字起出多個名字供家長挑選,直至滿意為止。 記者表示希望能學點相關知識,這名風水師答,島城沒啥好學校,要去外地學,而且學完了還要花幾百元買個風水師的證書。記者立即詢問這個風水協會理事的牌子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到,感到失言的風水師改口說理事屬于高級會員,恐怕光花錢不行,還要看從業人員的水平,花錢能辦的只是風水師的相關證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