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種新型的銀行卡帶有“芯片”的金融IC卡將逐漸取代現行的“普通磁條卡”,而它更具有防偽性能,使用起來也更便捷。昨日,讀者劉女士就收到了這樣一張卡片。 劉女士收到的是一張工商銀行信用卡,卡片已經由原始的磁條卡升級為芯片、磁條二合一的復合卡。記者了解后發現,目前工行是首家在全國發行符合央行標準芯片信用卡的商業銀行,其他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則只實現區域發行“芯片卡”。 早在去年年中,央行就擬 芯片卡不易被偽造,可以有效防止卡片被盜刷,也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信息,還具備脫機小額支付、即刷即走的快速支付等等。但如此功能強大的芯片卡,推行起來卻舉步維艱。 據了解,國內首張芯片卡發行于2005年,但近五年時間內,芯片卡的發行量依然很少。中國銀聯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銀聯標準芯片卡發卡數量突破600萬張,但與市面上20多億張的銀行卡發卡量相比,占比不到0.3%。 記者先后致電其他三大國有銀行客服了解到,中行、建行、農行也紛紛發行了部分芯片卡,但僅限于部分地區的特殊卡種。 如此看來,商業銀行對芯片卡的推行熱情并不高漲。“之所以芯片卡發行速度緩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如果芯片卡大量普及,ATM機和POS機就需要更新,目前全國僅廣州市的POS機全部可刷芯片卡;另一方面就是芯片卡的發卡成本,信用卡費用直接由銀行承擔,銀行成本提高,借記卡的費用則需要客戶承擔,價位如果太高客戶難以承受,所以一直沒有大面積推廣。”某國有銀行分析人士如實說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一張磁條信用卡成本約1-2元,加之辦卡人員工資、禮品等費用,成本近百元;一張芯片卡制作成本則為20-30元,總的費用可能要高達120-150元,而普通POS機的成本為400-500元,支持芯片卡插卡方式的POS機成本則為3000元。 不過,近日央行正式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啟動銀行卡芯片遷移工作時間表。《意見》中更加詳細地對商業銀行發行金融IC卡提出了時間表,要求2011年6月底前工、農、中、建、交和招商、郵儲銀行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均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 同時,在2011年6月底前直聯POS機能夠受理金融IC卡,全國性商業銀行布放的間聯POS、ATM機受理金融IC卡的時間分別為2011年底、2012年底前,2013年起實現所有受理銀行卡的聯網通用終端都能夠受理金融IC卡。(記者 閆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