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北京體育大學校醫院,針灸醫生在給學生做治療。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扎一針才4塊錢,就是扎成刺猬也僅收4塊錢,而且能治不少病。這是患者喜歡針灸的理由。
但這一理由讓醫生“很受傷”:太便宜,無法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
針灸治療已引起多方關注,目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其廉價問題也成為北京衛生部門下決心解決的問題。目前,中醫價格調整方案已初步形成。今年年內,每人次收費4元的針灸價格將上漲,或將按病種和部位進行收費。
>>探訪
患者多 門診量每年增10%
針灸受追捧的場面,在一些中醫院經常能看到。2月24日上午9點多,北京中醫醫院一層針灸科。每個診室外都被圍得水泄不通,兩米多寬的樓道甚是擁擠。
針灸科曾做過統計,手快的醫生一上午可看七八十個病人,但僅計算針灸一項收入的話,每人次4元,即使接診80人,也僅收入320元。不少針灸師認為工作太累,針灸費太低。
42歲的患者楊華感受到了針灸的“實惠”。1月中旬,他得了面癱,且耳朵內有皰疹。當時,他直奔家附近的某綜合醫院,但讓他氣憤的是,住了10天院,花了3000多元不說,面癱卻一點都沒見好,“天天診治并輸液,但左眼始終閉不上,別說開車了,連走路都搖晃”。
后經朋友推薦,楊華來到中醫醫院決定嘗試傳統的針灸治療,“不僅明顯好轉,而且價格也太便宜了,扎了兩次,才花了50元錢”。
像楊華一樣,不少患者越來越青睞中醫治療。北京中醫醫院統計數字顯示,去年,針灸科年門診量達到13萬人次,而3年前這個數字僅為8萬,平均每年的增速在10%左右。
>>困境
價格低 扎成“刺猬”也4元
“目前針灸是按人次收費,每個患者就算治好幾種病,扎成個刺猬也僅收4塊錢?!北本┽樉膮f會常務副秘書長黃毅形象地道出了針灸的廉價。
同樣,在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王麟鵬看來,包括針灸在內的各項治療項目價格“低得可悲又可笑”。
以北京中醫醫院為例,針灸科實行的是按項目收費,拔罐、針灸、艾灸、放血等常用的十余種治療均為每人每次4元。
針灸很便宜,但在診療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卻越來越大。目前,被認為針灸單獨療效特別好的病種有150個,還將呈遞增趨勢。然而,公立醫院的針灸價格多少年來一直沒有改變。
王麟鵬說,雖然醫院為了維持針灸科室的正常運轉、保證治療效果,往往治療時還要輔助的項目,實際每人每次的治療費用一般在20元上下,但對運營成本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北京的針灸收費應是除了西藏地區外,全國最低的?!蓖貅膣i表示,在廣東,每次扎針最少100元,且大專家的號每次200元,總計300元;沿海地區每次收費在100元左右,且是按針數收費,5針以內一個價錢,5針以上再區分。
利潤少 不受醫院和學生待見
針灸科在各醫院都是成本低、占地多、收益低的科室。按棉球、針等耗材計算,每個病人扎針的數量和消耗是20元左右,這意味著,每接診一名僅用針灸治療的患者,醫院要倒貼16元。
對此,北京中醫醫院的對策是:用病房養門診。目前,針灸科每年收入90%來源于病房,而門診只占10%,“就是為了發展學術,不然怕連門診也保不住了”。
“與其他科室相比,針灸的療效主要體現在操作上,和醫生的經驗有直接關系,但治療一位病人僅4元錢,我們的勞動價值體現不出來!”一位針灸師一語道出了廉價影響針灸發展的后果所在,很多年輕人看到針灸醫生的待遇低,都不愿從事相關工作,在大學畢業后,如果沒有到三甲等大醫院就業的機會,不少人就選擇出國等就業途徑。
一方面中醫需求急劇增長,另一方面中醫人才培養不足。全國的醫生中只有10%是中醫師,中醫師中10%是針灸醫生,算上科研和教學人員,針灸業的正規從業人員不過幾萬人?!疤靿t院原來有5個針灸大夫,現在就剩一個,還在神經科”。
>>舉措
漲費用 中醫價格體系年內調整
針灸發展面臨的多重瓶頸已引起了相關部門重視。昨天,記者從本市衛生部門權威人士處獲悉,針對包括針灸在內的中醫服務價格偏低、價格與價值背離的現狀,衛生部門已進行了調研,將從適宜技術的自身價格和收費方式兩方面進行調整。
目前,本市中醫價格調整方案已初步形成,其中包括中醫要不要辨證論治費(如望聞問切)、三伏貼價格、中藥材的調劑費、針灸治療費、三伏貼收費等。
以價格過低的針灸為例,可能將借鑒廣州等地的經驗,按照病種和所扎部位進行收費,但最終確定為何種收費方式,還需衛生部門、發改委等多部門進行商議、溝通、聽證,但價格上漲是肯定的。
“中醫價格調整的目的是為了理順目前的收費體系,但并非一味的漲價?!边@位權威人士表示,最好的主任醫師按摩一次頸椎才24元錢,而市場上的按摩、足療、中醫保健推拿等動輒就數百元,這不僅不利于中醫服務市場的規范,部分項目收費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此次中醫價格的調整不會向市場看齊,而是既有提高,也有規范,比如應用人群較廣的貼敷價格有望進行全市統一打包收費,最快于6月前出臺方案。
目前,北京針灸學會已準備就本地區針灸從業人員、接診病種、優勢病種、學科建設等進行調查,為相關決策提供數據依據。
■對話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屠志濤
促發展 多地調整針灸治療價格
記者:有消息說針灸價格將上漲,您怎么看?在中醫服務的收入中,技術收費和藥品收費各占多少?
屠志濤:因為目前中醫的收費項目少,因此技術收入也就相對較少,和藥品收入相比,基本是三七開。價格與價值相背離的情況更明顯。針灸科人員的工資與其經驗和價值相比差距很大。目前,多地已經對針灸價格作出了調整,如廣州一針漲到16元,四川也漲了。但我們究竟是按部位收費還是針數收費還不得而知,目前4元的價格確實太低。
就中醫簡便驗廉的優勢而言,“驗”的特點依舊鮮明,但不合理的“廉”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醫的發展。雖然價格需要調整,但還要保證其特色。
記者:目前市場上的民營中醫機構占有何種比例?一旦收費價格體系調整后,對其是否適用?
屠志濤:去年底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公立中醫院28家,中醫醫療機構500多家,但大部分是民營的,所有非營利性的中醫機構都將遵循新版價格準則。
記者:目前,隨著中醫養生熱的興起,市場上的相關機構也魚龍混雜,對此,我們有何規范措施?
屠志濤:我們會規范養生保健市場,但保健機構是在工商注冊的,下一步,我們會和工商等部門溝通,并制定對于開展中醫技術的養生保健機構的服務規范標準,加強對市場的監管。
■新聞延伸
特色診療項目或失傳
民進北京市委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收費價格顯然不能反映中醫治療方法的高技術含量的價值,同時按人次收費也不符合診療規范。如中醫治療閉合性骨折,采用的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等骨折整復術對患者創傷小、療效好,但每次僅收費80元,而西醫手術治療則在千元以上。
另外,一些特色診療項目不在收費目錄之內,造成一些療效很好的傳統療法逐漸失傳。如刺髎療法,又稱為刺絡法,這種療法歷史悠久,其療法以經絡學說為指導,用三棱針、小針刀等器具點刺某些穴位以治療疾病。實踐證明,這種療法不僅用于小兒高熱驚厥、成人中風昏迷等急危重癥的救治,還對嬰兒吐瀉不食、脾虛泄瀉不止等許多疑難雜癥療效獨特,可用于近百種病癥的治療。但該療法與其他頗具中醫特色且療效突出的服務項目未被列入收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