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周恩來嫡長侄女周秉德及周恩來、鄧穎超生前身邊工作人員一行來到天津,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到海河入海口周恩來、鄧穎超骨灰撒海地緬懷先輩,寄托哀思。 周秉德12歲住進中南海西花廳,在周恩來身邊生活10余年,她告訴記者,周恩來曾有過兩次做父親的機會,但殘酷的地下斗爭奪去了鄧穎超腹中的嬰兒。“我們這些侄兒女做了伯父、伯母身邊最親近的晚輩,兩位老人對我們關懷備至,疼愛有加,就 在周恩來生平展覽中“周恩來家鄉江蘇淮安”的展板前,周秉德回憶道,周恩來生前很想念家鄉。他問從老家來的縣長,家里的那棵“觀音柳”是否還活著?門口的水渠還能不能走船?“但想到老家還很貧困,如果回家,省里、市里會花錢接待,他不想讓家鄉浪費,所以一直沒有回過老家”。 周秉德說,“我的伯父一生精彩,但也有遺憾,最大的遺憾是沒讓國人富裕起來。伯父早在1956年就提出發展經濟,實現四個現代化,但直到辭世,這個愿望也沒有實現。” 周秉德表示,她還記得伯父生前說過但沒能實現的一些愿望。“伯父說,"巴金寫了長篇小說《家》,等我退休后,要寫一部小說,名字叫《房》。"他說,退休之后還想演戲,"誰說總理退休不能演戲,我就要開創一個。"可惜他沒能正常退休,沒有享受休閑幸福的晚年。”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伯父的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他愿意回歸大自然,化為一捧泥土、一滴水。這當然也是16年后去世的伯母的心愿。”周秉德說。(作者 田齊 劉家宇) |